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信息正文

天津大学四项举措着力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质量

发布日期:2012-09-07  信息来源:教务处 浏览次数:5250
  多年来,天津大学把学生社会实践作为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自2006年实施“千百十”工程以来,通过不断加强组织、完善制度、创新措施,逐渐实现了学生社会实践“时间覆盖全年,人员覆盖全校”的目标,已形成具有天大特色的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在此基础上,学校于2010年推出了“大学生社会实践质量提升工程”,充分激发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意识,取得了良好成效。

  ——将学生主体意识贯穿全程,发挥学生参与的自主性。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主体意识,引入学生“提案”制度,即面向全校学生公开征集社会调研主题。2012年全校共征集课题120余项,其中,“低碳环保,绿色中国”、“解读被城市边缘化的农民工”、“大学生幸福感调查”、“青年核心价值观”等关系国计民生、紧扣社会热点的社会调研主题受到同学们的普遍关注。经网络投票、专家评审等环节,中选课题得到学校的重点支持。在学校确定社会实践主题的前提下,采取社会调研主题“海选”这一新形式,充分尊重和体现了学生的关注热点,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参与社会观察和调研实践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参与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选拨学生评委参与社会实践成果评比、成立社会实践观察团等环节,将学生主体意识贯穿社会实践从启动到评比的始终,让学生真正实现了“我的实践我做主”。今年天津大学共组织了500余支实践队奔赴祖国大江南北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此外,还有千余人以个人形式开展回乡调查、自主实践等一系列实践活动。

  ——打造网络交互平台,增强活动全程的互动性。天津大学依托全国高校十佳网站“天外天”社区、微博等网络平台初步打造了一个集信息发布、信息共享、公开招募、在线组队、在线交流、过程管理、成果展示、网络评选等功能为一体的社会实践公共交互平台,使得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更加灵活、管理方式更加高效、信息分享更加通畅。例如,在以学院、团支部为主体等传统组队模式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平台,创造性的运用以项目为单位招募组队模式,打破了学院、专业和班级的限制,全校的同学们以兴趣为结合点进行自由组合,有的社会调研类实践队甚至招募队员上千人,队员们或以个人为单位,或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社会调研。在社会调研的过程当中,队员们能够通过网络随时上传信息,最终由核心团队进行成果整合。此外,通过网络平台,各实践队之间可以随时进行互相学习和交流,分享调研动态体会。同时,学校和学院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随时了解各实践队的调研进展、思想动态等各方面的情况,便于随时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帮助。

  ——加强分类指导力度,确保实践内容的实效性。多年来,天津大学注重引导学生将社会实践内容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今年,学校在进行主题引导的前提下,发放了《天津大学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手册》,进一步加强了分类指导的力度,强调“走访类实践要做足,调研类实践要做深,专业类实践要做活,服务类实践要做实”,引导青年主动走入社会,有重点、有目的、有方法地开展实践活动。围绕年度社会实践的主题,开展“心系国计民生,勇担青年责任”社会调研、“三下乡”和“四进社区”、“就业创业,实践先行”、“学以致用、展青年本色”等内容,为学生社会实践指明方向。同时,发动专业教师、辅导员等参与并指导学生社会实践,从立项培训、知识培训、安全培训到成果总结与展示培训,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指导,进一步提高了实践的质量。据不完全统计,实践团在实践地举办了60场文体演出、近300场讲座、700余场宣讲会、500余场座谈会、120余场专业培训和90余场现场咨询活动,并向实践地捐赠图书、学习用品等。实践团队支教活动的受益人数3万余人次。实践活动既使实践地受益,又使同学们得到了锻炼。

  ——完善实践评价体系,实现实践效益最大化。一是完善成果展示和评比制度。把成果展示和评比活动也作为对学生进行实践教育的重要环节,例如通过先进学院、先进实践队、优秀志愿者、优秀实践报告评选活动,以及摄影图片展、DV展、实践队风采展等,使更多的同学能够在听与看的过程中分享“实践成果”,思考“实践精神”,养成“实践习惯”。二是建立社会实践学分制。制定《天津大学社会实践学分化试点方案》,积极推进建立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计入学分的制度。对前期培训、暑假实践、提交实践报告、参与交流活动效果良好的实践队成员奖励学分,调动广大同学参与实践的积极性,规范各实践队参与实践的过程。引导更多的青年学生主动关注社会、走入社会,积极做到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使实践效益达到最大。
来源:《天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