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人才培养 >> 本科生培养


文学院优秀毕业生系列报道之——吴英杰

发布时间:2011-06-07   信息来源:文学院  浏览次数:15457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我今年已经进藏53年了!”
  以豪迈口气说这话的人叫吴英杰,今年底才满55周岁,现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
  作为一名汉族干部,吴英杰一生中对儿时自己家乡山东省昌邑县的印象是模糊不清的。打记事起,满脑子刻下的都是青藏高原无边草原、苍茫戈壁、峻岭雪山。他在这里成长成人、成家立业,然后成了西藏的一名高官。
  “我真的没有什么好说的。”对于我们的采访相约,吴英杰一口拒绝。他说,有多少“藏二代”、“藏三代”在西藏几十年,如今依然默默无闻,无人提及。你们要多采访他们,好好写写这些人。
  我们当然要采写那些普通人,但也不愿放过吴英杰。毕竟,他在高原的53年,并不是每一天都在当大官。在他的身上,总有许多普通“藏二代”共同的经历和固有的情怀。
  于是,我们通过四处“打听”,找到一些吴英杰的零碎故事。

  西藏“生命线”上成长起来的“吴大个”

  吴英杰约一米八三的个头,典型的山东大汉。在西藏自治区主席副主席十多人的一张合影中,能一眼认出谁是吴英杰。
  典型的山东人,却没能在山东度过自己的童年。1956年,吴英杰还没生下来,其父亲吴子明就从山东昌邑县县委委员、团委书记任上调到西藏,分配在格尔木工作。
  格尔木位于青海的柴达木盆地,那里原本是一片不毛之地。西藏和平解放后,负责开通青藏公路的解放军慕生忠将军初经此地时,向当地一个牧民打听地名。那个牧民含混不清地说了一句“格尔木”。慕生忠将军把手杖往地上一插,豪情满怀地说:就把这里叫格尔木吧!
  1954年12月,随着青藏公路通车,格尔木成为西藏物质运输的后勤大基地。长期以来,西藏所需的80%物质,要从内地汇集到这里,然后运向西藏的四面八方。格尔木,是西藏与内地的黄金连接点。
  进藏前,吴英杰的父亲吴子明已经算“老革命”了。他早年就是山东地下党员。1956年,团县委书记的吴子明,眼看要在政治上进步了,却响应党的号召,打起背包报名去遥远而艰苦的西藏工作,从此也彻底改变了吴英杰的命运。
  年轻,又有点文化的吴子明来到格尔木后,很快被慕生忠将军看中,当上了宣传科长。后来,吴子明负责组建了西藏最大的后方物资转运站,而且在峡东运输站也就是以后著名的柳园运输站当了20多年站长。可以说,格尔木有一半进藏的物资,是通过吴子明的双手转运进藏的。
  1958年,只有一岁多的吴英杰和全家人被父亲带到了格尔木,来到了看不到葱绿麦苗而满眼只有荒漠戈壁、飞沙走石、冰天雪地的陌生地方。
  与当年所有进藏干部孩子一样,吴英杰在格尔木子弟学校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小学和中学。从小就在艰苦环境中长大的吴英杰,形成了自由侠义、无拘无束的性格。
  1974年,吴英杰高中毕业后,义无反顾到藏东林芝当了知青。他性格豪爽,大大咧咧,乐观好胜,与当地的工布老乡混得很哥们儿。当然,凭着他那魁梧身躯与年轻气盛,也免不了与当地农民为了撑饱肚子打打牙祭而斗架。1977年10月,吴英杰“回城”来到了他从未生活过的拉萨,成为西郊电厂的一名职工。受长期在运输线上成长的影响,到电厂后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开汽车跑运输,为此还与厂领导吵过架,死缠硬磨要学开车。厂领导用很严肃的口气教育这个楞头青,让他服从革命工作的需要。服从需要的结果,便是在厂里当了个统计员兼团总支副书记,让总坐不住的他硬坐到了办公室方桌前倍受煎熬。
  1979年,就在全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三年,吴英杰考进位于陕西咸阳的西藏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系。大学里,他凭着个头高大,运动天赋高,很快就当了班长,不久又当选为院学生会副主席兼体育部长。个头高大的吴英杰无疑是系里和学校的篮球、排球主力,得分高手。他不仅个头高,速度还快,作为学院的田径队队员,竟然与其他队员一起破了西藏自治区4×100米的记录,同时还参加过首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担任西藏大学生队队长。
  吴英杰四肢发达,头脑也很发达。他好玩、好动,学习成绩却出奇地好,身边聚集了一批当今称为“粉丝”的同学,同班女同学洪云更是其中之一。洪云也是学院有名的运动健将,性格风风火火,如同假小子。这对个头相当,性格相投的大学同学,毕业后顺理成章结为了夫妻。同为“藏二代”的洪云,目前在西藏安全厅工作,她的父亲是十八军的老战士。

吴英杰(中)下乡慰问,跟牧民席地而坐,共叙生活

  为了西藏孩子豁得出命的教委主任
  1983年7月,大学毕业的吴英杰分配到西藏自治区教育委员会(现为教育厅),在普教处任科员,1986年任副主任科员,1987年即任普教处副处长。进入90年代,他从区教委接受援助办公室副主任、主任、教委副主任等职,一级级往上蹦;到2000年,已经位居西藏教育厅厅长,时年还不到43岁。
  比起他那“老革命”、“老西藏”的父亲,吴英杰的进步可谓“神速”。父亲吴子明在青藏运输线上拼搏25年,一直在运输站长、运输队长、格办党委委员位置上徘徊。1965年到日喀则担任中尼公路建设负责人,有了升迁的希望,却来了文化大革命,挨批挨斗好几年。交通部门的老首长把吴子明调到拉萨,当了自治区交通厅干部学校的党委副书记。可吴子明从不向组织上要官要待遇,直到离开西藏时,还只是一个副处级。1980年,吴子明回到阔别25年的山东昌邑县,担任县政协副主席。山东省潍坊市市委组织部出函证明他1956年就是正县级干部。历史像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回到家乡得到正县级待遇的吴子明,没几年就离休了。谈到在西藏的25年,吴子明显得很淡定,但有两件事让他很难忘,一是为了建道班,徒步从那曲走到拉萨;二是建日喀则公路养护段时,顶着巨大压力,使班禅颇章免遭破坏。
  吴英杰没有他父亲那样光辉的革命经历,进步却比父亲要快得多。提起与父亲的对比,吴英杰会咧嘴笑着说:时代不同了,我应该比我父亲能干。
  父子俩谁更能干,确实因为时代不同了,不好作类比。但是,吴英杰干起工作不要命,不达到目的绝不罢休的劲头,则是大家公认的。
  西藏教育极为落后,改革开放初年,西藏青壮年文盲率竟高达80%以上。在教育资源极为匮乏,新建学校和新增师资远不能满足普及西藏教育的情况下,到内地一些大城市设立西藏学校,让部分西藏孩子到内地去接受良好教育,是国家为快速改变西藏教育落后状况的一项重要措施。1984年,国家作出了“在内地创建西藏学校和开办西藏班”的重大决策,教育部、原国家计委下发通知,决定从1985年开始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十六个省、市创办内地西藏班(校)。西藏教育,迎来了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
  从那一年起,能将自己孩子送到内地大城市的西藏学校去上学,成为广大藏族和长期在西藏工作其他民族干部群众一个类似于登月的梦想。在拉萨,哪家孩子幸运地被内地学校录取,便要在空旷的场地搭起大帐篷,将所有能邀请到的亲朋好友、单位职工喝酒唱歌,欢庆三天。整个夏天里,西藏到处成了欢乐的海洋。
  从那一年开始,吴英杰工作所在西藏教委、特别是他后来任职的接受援助办公室,为了落实国家的重大决策,为了顺利与对口创办西藏学校的内地省市对接,为了让更多的西藏孩子圆到内地上学的梦想,肩负起前所未有的神圣使命和繁重任务。
  吴英杰工作较真,为人豪爽率真,酒量还出奇地大。在拉萨,很少有人敢在酒量上与他叫板的。他的豪爽和酒量在与内地西藏学校创办落实的对接工作中派上了大用场。
  尽管有中央决策和国家部委的明确政策,但毕竟是开天辟地新事物,内地省市对设立西藏学校的重视程度不一样,配套支持与提供条件的力度也不一样。频繁穿梭于内地各城市之间的吴英杰不是能说会道之人,最直接的办法只有一招,用大杯子将白酒倒满,张开嘴一倒而尽,恳切地看着对方说:“我代表西藏人民和孩子们感谢你们了。”这种淳朴的作风,使他和内地18个省市教育部门和校长成了好朋友。到目前为止,吴英杰只要看到西藏班的学生,都能讲出他上的初中和初中校长的名字。
  那几年,吴英杰与我们聚会时总是喊累。首先,肯定是身体上喝酒喝得累。是啊,再大的酒量喝多了也会伤身体,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他曾对记者说,酒喝多了容易泛胃酸。有一次在某城市喝多了,晚上睡觉时一口酸水泛出来,第二天早上竟发现床单溅上胃酸的地方出现了几个小洞。长此以往,胃不穿孔才叫怪。
  身体累,心更累。他总说,每年几千名孩子从我们手中去内地学习,远离父母和家乡,要时常想到他们生活习不习惯?学习成绩跟不跟得上?上要与国家教育部门打交道,下要对这么多家长有交代,心里可一点都不敢疏忽。
  在内地西藏学校数量倍增、日臻完善的历程中,吴英杰逐步走上了自治区教育厅长的岗位。这个岗位上的权力很大,尤其对于那些朝思暮盼自己孩子上个好学校的家长来讲,每年能到内地上学的学生毕竟还是千里挑一。找吴英杰的人越来越多,他手中的权力越来越重。
  吴英杰依然是那么热情、豪爽,可对每一个相求都有明确的底线与原则。记者就亲历过这么两件事:
  当时我所在的工作单位一位藏族司机的小孩考试成绩不错,想找吴英杰当面表达一下上内地某中学的愿望。我联系后让他亲自将材料送去。那位司机为带什么礼物去见面而犯难。我叫他什么也不用带,直接找就行。那位司机回来后大喜过望,他不仅受到吴英杰热情接待,还捎回两条吴英杰给我的烟。他感慨道:世界上还没见过这样求人办事的。
  另一件是在记者已经调离西藏后,西藏军区某团团长的女儿考上了北方一城市的西藏中学。恰好这时他接到转业到南方工作的命令,想将女儿转到南方的西藏学校,可到处都告诉他不好办。无奈之下只好给我打电话求助,我接着打电话给吴英杰。吴英杰爽快地说,只要为了孩子好,再难的事也要办。不久那位团长高兴告诉我,孩子顺利转学了! 

吴英杰(右三)调研结束前与百姓挥别

    不改本色不变情怀的自治区高官
  政治强、作风硬、人缘好的吴英杰的确进步很快,教育厅长任上不到3年,便提拔为西藏自治区副主席;2005年,又提拔为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宣传部部长的重要位置上。
  吴英杰当上宣传部长,多少出乎人们的意料。作为对他性格十分了解的朋友,我们之间长期以来嘻嘻哈哈,斗嘴互掐,但他对自己做的事情和分管工作从来低调,不事张扬,更不会利用我们当时所供职的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如今让他掌管全自治区的宣传工作,相比老成持重、事无巨细、文风严谨的前任苟天林;比起机关出身、文字缜密、熟悉媒体的再前任肖怀远;相比一脸斯文、诗书精通、文采飞扬的再再前任陈汉昌,吴英杰怎么看也像个“另类”。
  可是,“另类”的吴英杰在宣传部长任上,却把全区宣传工作抓得风生水起,红红火火。特别是自治区成立40周年的庆典活动,宣传报道工作搞得隆重热烈,影响非凡。在他任内,一批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得有声有色。他说,自己工作最大的诀窍就是放手、放心地让大家各负其职,将大家的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
  充分给部下压担子的吴英杰,并非自己就当甩手掌柜。很多需要亲为的事情,他不但敢抓,而且抓得狠。例如宣传部机关的作风建设。西藏节庆多,高原爱喝酒。有些职工借喝了酒耽误工作,延误任务完成。吴英杰为了扭转这种状况,在一次和职工的聚餐中,他拿出一个大酒杯把酒倒满,当着干部职工的面一口喝干。然后说:“你们不是说喝酒后干不了事情吗?你们看我今天干不干事,以后谁也不要找这样的借口!”
  “另类”的工作方式,获得不一样的效果。
  当宣传部长一年五个月后,吴英杰被任命为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政府常务副主席。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在网络上搜索吴英杰的行踪,只见他行程密密,身影匆匆。从奥运会圣火点穿越的珠峰脚下,到抗灾救灾的第一线;从各种重大工程的开工竣工,到各类基地的奠基落成;从旅游新项目的开发建设,到城乡规划与面貌的改变……能处处看到他依然是那么风风火火的高个身影。
  在诸多信息中,我们还是特别能感受到搞教育工作出身的他,对西藏教育工作的一往专注、不变情怀;感受到他立志改变西藏教育落后面貌,人才缺乏状况的焦急心情,热切期待。
  到内地出差开会,抽空到当地的西藏中学去看望师生,是他行程中的重要内容。在重庆西藏中学,见到那些熟悉而亲切的面孔,吴英杰心情十分激动。他鼓励学生们在学校好好学习,拿出本事,学成后立志回到西藏,建设自己的家乡;在南通西藏中学成立10周年之际,他陪同热地同志来到南通,为这所最年轻的西藏中学给西藏培养人才做出的突出贡献,感到十分的欣慰与兴奋。
  在常务副主席的高位上,对于无论源自哪个渠道有关教育工作的建议,他都热心听取,高度重视。今年自治区两会上,来自阿里地区日土县的格桑曲珍委员发言中说,她打算提交3份提案,希望为县里的初中配备一辆接送学生的小客车、修建400米环形塑胶跑道、改善热帮乡完全小学的教学条件。吴英杰听完发言后,提请在场的教育厅长尽快研究解决,并且当场表态:我们一定要给格桑曲珍委员一个满意的答复。
  无论官多高,位多重,心牵教育,情挂孩子,是他始终不变的情结。2008年,西藏民族学院建校50周年庆典上,作为老校友和出席庆典的西藏自治区党政代表团副团长,吴英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提出了殷切深情的希望。此时此刻,他或许在熟悉的校园里看到了自己穿梭的身影,在新建的教学大楼前聆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在宽阔的跑道上领略到自己事业前进的起点……“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回顾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祝西藏民族学院更加兴旺发达!祝西藏明天更加灿烂辉煌!祝伟大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吴英杰在为母校、西藏、祖国祝愿,也一定是在为自己53载高原征程再起步而加油!

  (本文部分内容引自刘伟所著《西藏是故乡》)

    媒体链接:
http://dangjian.people.com.cn/GB/14834316.html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网所发布信息由原创信息、转载信息和网民自主发布信息构成;
2、凡注明信息来源为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网的信息为本站原创信息,其版权为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网所有;
3、凡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信息为本站转载信息,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网不对其观点的正确性和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