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藏民族大学二十大专题网站

民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西藏民族大学二十大专题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民大行动
【喜迎二十大】办学条件大幅提升 发展之基深度夯实——学校综合服务保障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2-10-16  浏览次数:[3409]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五年来,在两省区党委、政府及自治区教育厅、发改委、财政厅等部门大力支持下,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综合服务保障工作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筹措资金,完善基础设施,逐步实施了一大批基本建设项目,学校整体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校园育人环境显著提升,教学、科研、生活条件发生格局性改变,综合服务保障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

发展规划引领作用有力有效。学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2015年以来,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学校以发展规划为引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一一三三二六六”总体改革发展思路,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大力巩固和拓展学科优势,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承担各类科研项目,持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为实现与全国高校同步科学发展,把学校建成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区域一流的现代化大学奠定扎实基础。

项目库建设成效更加凸显。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项目库建设工作,从发展改革稳定全局高度出发,通盘考虑,全口径做好项目库建设工作。项目库实行年度动态管理机制,根据学校事业发展和项目审批立项情况,定期论证调整。项目库建设主要围绕学校年度重点工作计划、支撑学科专业调整、博士点申报、教学实验平台、科研平台、公共服务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等重点工作,按照特色、急需、优势三个层次加强学科建设、转型发展和协同创新的思路,对项目进行论证、编制,并在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形成学校三年滚动规划项目库。2018年以来累计编制入库项目656个,为支撑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专项资金支撑成效巨大。学校高度重视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项目管理工作,下大力气争取项目申报立项。2015年以来,在区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共获批复项目223个,获批资金达5.337亿元。扎实推进项目实施,精心组织实施建设了涵盖各类教学科研实验室、教学科研平台、公共机房建设、校史馆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生活设施、图书馆升级改造、校园公共设施维护和校园室内外场馆维护提升等服务保障类项目,有力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大幅提升学校学科、教学、科研、人才队伍、后勤保障等方面软硬件办学条件水平。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倾力改善办学基础设施条件,学校先后建设28万多平方米建筑(学校现总建筑面积近50万平米),实施21个新建项目(不含维修改造类项目),共计投资约14.4亿元(含秦汉校区征地费)。校园面积由600亩左右,增扩到1160亩。渭城校区分批次实施综合实验楼、第二餐厅、社科楼、幼儿园、拉萨基地、青年教职工公寓、五一新村改造、附中义务段图书实验楼、附属医院综合楼等9个建筑和项目改造,显著改善了师生教育教学、科研实训和生活保障等硬件条件,积极助推学校人才培养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提升,有效促进医学专业医教协同融合发展。秦汉校区分批次实施建设教学楼、实验楼、创新能力培养暨实训楼、双语师资及继续教育培训楼、图书科技楼、学生公寓、餐饮活动中心、体育训练馆及游泳馆等12个单体建筑,以及校区配套的校园道路、运动场、围墙、大门及景观绿化等工程。秦汉校区于2020年建成,校区风格集“儒雅汉风、盛气大唐、华美藏式”为一体,为5000余名师生提供良好学习生活环境。秦汉校区建成极大拓展学校办学空间,形成渭城、秦汉两校区及拉萨教学实践基地三地办学格局,为学校高质量发展、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学校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两校区校园“美化、绿化、亮化、硬化、净化”育人环境基本实现,整体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校园文化育人功能显著提升,师生生活幸福感不断增强,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后勤服务保障能力大幅跃升。学校以提升后勤服务质量、推动后勤信息化建设为目标,全面强化服务育人功能,优化育人环境,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后勤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秦汉校区投入运营后,学校先后建设完成渭城秦汉两校区商业网点改造、绿化改造、办公楼及学生公寓楼内外粉刷门窗更换、图书馆及操场升级改造、主教学楼管网改造、校园智能水电表改造、报告厅改造、老旧管网改造等重点项目100余个,累计投入资金近2亿元。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采取BOT方式引进两校区学生宿舍空调安装、食堂经营、校内商超、直饮水等社会资金近4000万元。积极引进华润万家、瑞幸咖啡、虹桥餐饮、中快餐饮、民鑫物业等优质放心企业20余家。持续优化校园餐厅及商业网点的功能布局,改善学生生活就餐环境,现有10多个餐饮服务保障部门、供应近2000个花色品种,满足师生多结构、多样化、多口味饮食需求。建设后勤信息化管理系统,进一步简化校园服务、缴费消费、维护维修、场馆审批等工作程序,初步建设形成“信息多跑路、人员少跑腿”的运行机制,为师生提供更优质、更便捷、更放心的服务。

网络信息服务能力更加现代化。2015年以来,学校强化系统集成与资源整合,不断构建和完善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校园构架体系,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校主要工作深度融合,统筹建设一体化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数字化平台。学校无线校园网完成两校区覆盖,建成了西藏民族大学数据中心和服务器私有云平台、全校一卡通系统,实现了餐饮消费、门禁考勤、水电购买、网络充值、图书借阅、附中管理等一体化功能;建成了通过构建身份认证、信息门户和数据中心三大平台,对学校与教学、科研、管理等相关不同结构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建成了智慧民大、微门户、企业微信、教务、学工、办公、研究生、科研、人力资源、财务、资产、一卡通、图书和邮件等26套核心业务系统,实现20多套业务的单点登录和数据共享融合。学校还建成了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规范了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流程,不断提高了数字校园对各类攻击的预防和应急响应能力,确保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稳定、可靠运行。经过多年持续投入和建设,学校被评为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单位,被西藏自治区教育厅确定为“全区信息化百所示范校”之一。目前学校信息化建设正从“数字校园”全面升级转型到“智慧校园”。

图书档案服务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图书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美化阅览环境,提升信息化技术服务手段,提高人员服务质量,为广大读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满足信息化时代读者的阅读和使用体验需求,图书馆先后购置了多类型智慧化设备和系统,实现学生刷脸入馆、阅读自助预约和移动图书馆功能。学生通过手机阅读电子图书,利用“碎片时间”体验朗读亭、瀑布流等现代化新技术,真正使公共资源利用实现效益最大化。同时图书馆还优化调整馆舍布置,有效缓解自习室座位紧张局面;注重特色馆藏建设,依托馆藏资源打造特色和亮点工程,先后完成了藏学文献信息中心一期、藏族木刻版画艺术陈列室、藏学文献信息中心二期、秦汉校区图书馆建设、民大文库、古籍室、特藏室建设以及西藏地方与祖国关系历史文献研究室建设等一系列图书情报项目建设,使图书馆成为学校接待访客开展学校文化和育人宣传的特色阵地。截至2022年9月底,图书馆共有馆藏总量339.28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52.38万册,电子图书186.9万册,订购数据库62个,全校师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已初步形成。2019年完成学校档案数字化建设,学校档案管理中心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档案工作分会常务理事。

稳定安全治理体系建设取得新成就学校始终将“保稳定”放在工作的突出位置,将平安校园建设贯穿学校改革发展全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继续完善维稳安防体系,巩固应急处突和常态管理相结合的稳定安全工作长效机制,以问题为导向,以源头治理为切入点,以稳定安全指挥中心为平台,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以信息渠道、信息研判、快速应对、督查落实为重点,以全员动员、落实责任、确保安全为目标,全面加强敏感时段、节点和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充分发挥“234”应急处突机制作用。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导向,以班级管理为切入点,把日常管理、服务、教育、稳定工作延伸到班级,探索建立“123”班级常态管理机制。健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增强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主动开展校园周边安全综合治理工作,确保校园周边安定有序。持续强化平安校园建设,持续深化“234”“123”相结合的稳定安全长效机制,建立维稳指挥中心、网络舆情分析中心、数据分析中心,着力构建全员参与、全员有责的维稳安防体系,不断完善稳定安全应急处突和常态管理的工作机制,实现校园持续稳定安全工作目标。

(文:规划建设办公室/审核:南浩智/编辑:陈庆芝)


版权所有©2022 西藏民族大学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网站

  网站制作:网络信息技术中心    地址; 陕西省咸阳市文汇东路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