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决策部署,为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赶上了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好时期。十年来,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中央、两省区党委和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聚焦学校发展“三件大事”,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图书馆主业,秉承“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在基础设施建设、阅读空间改造、文献资源建设、信息化建设、特色馆藏建设与服务、读者服务创新、学科建设、学科服务、专业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对外学术交流等方面与时俱进,提供了文献资源保障和支撑,为推动学校及西藏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这十年,强化引领聚人心,思想政治基础更加牢固
党的十八大以来,图书馆党总支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两省区党委和学校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致我校建校60周年贺信精神,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图书馆业务,认真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四讲四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等主题教育,积极开展基层党组织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机构设置,建立党员学习阵地,完善基层党组织各项制度,积极开展全馆职工和党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在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图书馆改革发展和建设中发挥了政治引领作用和思想保障作用,使图书馆党组织永葆青春活力,全体党员和职工群众团结一心,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政治思想觉悟不断提高,为图书馆事业发展奠定了思想政治基础和组织保障。
这十年,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阅览环境显著提升
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学校持续不断加大经费投入,累计投入各类资金6379.38万元。2020年9月,占地面积近10000平方米的秦汉校区图书馆投入使用,进一步扩展了阅览空间。目前,图书馆总馆舍面积23000平方米,共有渭城校区新、老图书馆、秦汉校区图书馆三个馆舍。图书馆作为文化建设和服务育人的重要场所,结合高校读者对空间、资源和服务的时代发展需求,全面加强馆舍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建设咖啡书屋和影视厅、安装中央空调,全面提升图书馆阅览环境,充分彰显了学校对读者的人文关怀。
这十年,优化馆藏布局,建设满足多元化需求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根据信息化时代读者阅读需求多元化的特点,图书馆经过实践探索,积极调整馆藏资源建设策略,现已形成纸质、电子文献并重,藏学特色鲜明的馆藏文献建设体系。截至2022年10月,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总量达344万册,其中,纸质文献153万册,电子图书191万册。订购各类中外文数据库60多个。图书馆先后加入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CADAL)开展文献传递服务工作;利用教育部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东南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等六所对口支援高校文献资源建设优势,实现信息资源共知共享。图书馆现已形成印刷型文献、数字化文献和网络文献信息三位一体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这十年,倾匠心之力,铸民大特藏,特色亮点更加突出
图书馆以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为原则,一直以来特藏资源建设与服务的脚步从未停歇,通过实地调研、现场采访等多种途径注重收集民族学、藏学等特色文献资源。目前,馆内收藏各类特色文献159470册/份,其中,德格版藏文大藏经、藏族木刻版画等藏学文献资源已成为我校图书馆的镇馆之宝。
为有效保护、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遗产,妥善保管珍贵特色资源,图书馆先后开展藏学文献信息中心、藏族木刻版画艺术室、民大文库、古籍室、特藏室等特色馆藏建设。整合馆藏资源,成立“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历史文献整理研究室”,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图书馆特藏资源已经成为我校师生实践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展示、传承西藏文化的窗口和彰显大学办学精神的文化平台。图书馆还珍藏有一批珍贵的汉文古籍、民国丛书、方志丛书、边疆史地丛刊等特色文献,收藏有我校建校以来各个时期的民大学人的手稿和科研成果,形成了极具优势的特色馆藏。以藏学文献信息中心、民大文库为代表的特色馆藏空间,已成为图书馆的亮丽名片。
这十年,深入挖掘整理特色资源,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挖掘、整理、宣传西藏自古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引导各族群众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来,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指示精神,十年来,图书馆自建了西藏文化特色数据库。该数据库是集西藏文化特色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存储和管理于一体的数字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本平台以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馆藏特色文献资源为依托,收录了国内最大的图书、期刊数据库中相关藏学研究专业资源,采集整合了网络相关特色资源。内容涉及藏族历史、哲学、宗教、天文历算、藏医藏药、社会经济、文化遗产等领域各类文献。数据库集西藏文化特色资源文本、音视频、图片等各种类型文献于一体,包含藏学专刊、木刻版画、藏文古籍等十多个子库,各子库既是一个整体又单独成块,是一个蕴含着丰富内容的西藏文化资源宝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藏学文献信息资源共享。该平台方便用户了解和研究西藏的历史与文化,对于抢救、保护和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学术价值,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特色数据库投入使用后,被中国新闻网、人民日报、西藏新闻联播等多家媒体进行采访报道,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这十年,紧跟时代步伐,进一步提升图书馆智慧服务能力
为满足读者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和阅读体验,图书馆不断转变观念,更新服务理念,在完善传统服务的同时,不断建立健全自动化设备,完善、优化、集约化服务平台,全面提升信息化、智慧化服务水平和能力。先后引进图书自助借还机、移动图书馆、朗读亭、瀑布流大屏等现代化新技术体验设备和座位预约和研讨间预约系统等,实现了阅览便捷化、公共资源利用最大化。
这十年,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读者服务方式
图书馆不断优化读者服务方式,通过“图书馆采购+读者荐购”的双向采购模式,最大程度满足了读者的使用需求;通过“新书通报+新书展示”的方式,让读者第一时间了解馆藏最新资源;通过“自助借还+人工借还+预约送书上门”三位一体的借还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激发在校学生阅读积极性,创新实施了本科生阅读学分制,通过《西藏民族大学本科阅读学分认定办法》实施,进一步提高了馆藏图书的借阅率,读者借阅册数从2017年的8.72万册上升到2021年18.66万册。
图书馆持续做好每年新学期伊始的新生入馆教育工作,采用课堂讲授、实地参观、线上答题、图书馆使用手册发放等多种方式,开展全覆盖式的入馆教育,帮助新生尽快了解图书馆,适应大学学习生活,体现了图书馆的人文关怀。十年来,图书馆以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为己任,创新“信息素养1小时专题讲座”制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全校师生读者培训活动,不断提升在校师生的信息素养。
这十年,深化学科服务,拓展服务内容
图书馆不断优化学科服务方式,通过整合图书馆业务骨干、引进不同专业背景馆员,组建了专业学科服务团队,2013年起,正式面向二级学院开展学科化、专业化的信息服务。十年来,图书馆结合工作实际,不断拓展学科服务内容,从简单的信息咨询、文献传递逐步向深层次的学科分析、科研支持服务探索和拓展,每年定期开展读者阅读报告分析,针对性地开展学科分析评价,学科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学科服务团队在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申博工作中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服务支撑,为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此外,图书馆充分发挥“民大中外文文献服务平台”的作用,通过“平台服务+馆员查收查引”双向服务模式,提高了文献获取效率,获得了读者高度好评。
2021年7月26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公布了《2020年学位授权审核结果公示》,图书馆与管理学院联合申请的图书情报专业学位硕士点获批,开创了西藏图书情报与档案专业人才培养的先河,为西藏培养图书情报与档案专业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这十年,塑造阅读推广品牌,助力校园文化建设
为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育人功能,不断助力校园文化建设,图书馆以每年的“4·23”世界读书日为契机,不断创新,开展类型多样、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先后策划实施了“书香校园 燃情民大”(2016)、“书香校园 墨润民大”(2017)、“迎校庆·品经典·悦人生”(2018)、“阅读,与时代同行”(2019)、“青春共读,珍爱韶华”(2020)、“品读红色经典·传承民大精神”(2021)、“书香浸润民大·阅读赋能人生”(2022)为主题的阅读推广活动,活动也打造了“3·28”庆祝百万农奴解放日图书展、“你看书 我买单”、“21天”阅读打卡计划、真人图书馆、阅读福利大放送——过刊赠送、借阅超期豁免活动、“就等你来秀”趣味知识竞赛等阅读推广品牌活动。图书馆所开展的“打造书香校园·共促民族团结”阅读推广项目也荣获西藏民族大学“2019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十大品牌”之一,在全校营造了“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
这十年,强化人才队伍建设,馆员能力显著提升
图书馆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通过人才引进、学历提升、选派馆员外出培训、到对口支援高校交流学习等途径,馆员队伍不断壮大,服务能力显著提升。2013年以来,通过多种途径共新进不同专业背景的馆员10人;为提升馆员学历层次,开展深层次服务与研究能力,培养博士2名(其中1名博士后已出站);为拓宽馆员视野、提高服务能力,积极选派馆员参加各类外出交流学习200余次。截止目前,图书馆共有正式职工31人,其中,本科及以上有28人,包括博士2人,硕士18人,正高级职称3人,副高级职称11人,为了充分发挥高级职称和高学历人才的专业特长和优势,图书馆通过整合高级职称人员、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分别组建了学科服务团队、阅读推广团队、图书馆学术委员会、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团队等,经过多年的实践,不同团队馆员在开展相关服务和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馆员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这十年,加强引导,营造氛围,科研成果丰硕
图书馆坚持以工作促进科研,科研促进工作为目的,鼓励馆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结合实际积极开展相关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自2013年以来,累计立项各类科研项目75项,其中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45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7项,国家民委基金项目3项,省级基金项目28项。馆员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86篇,出版学术专著9部。其中,由顾祖成教授担任名誉主编,图书馆馆长孔繁秀研究馆员担任主编的研究团队,历时10年完成的《明清实录藏族史料类编丛书》(共11册)公开出版后引起了强烈反响。该丛书获得了国家出版基金资助,被评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和广东省“百部好书”扶持项目资助出版的精品图书,也获得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陕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西藏民族大学第十七届学术成果特等奖等多个奖项,受到学界的一致好评。被西藏日报、中国民族报、中国西藏网、中国藏学网等多家媒体进行专题采访报道,为新时代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园地增添了色彩。在“2021年全国图书馆学术能力排名”中,图书馆在全国民族高校图书馆位居第二,在陕西高校图书馆位居第三,在西藏高校图书馆位居第一。排名展示了我校图书馆的学术竞争力水平。提高学校科研核心竞争力,图书馆人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这十年,图书馆人努力拼搏,荣获多种奖项,成绩喜人
图书馆人团结向上、努力拼搏,在各方面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获得了各种荣誉和奖项。2013年以来,图书馆累计获得各类奖项251项,其中获得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省教育厅、西藏自治区教育厅评选的各类奖项10项,获得陕西省、西藏自治区等相关行业组织及中国图书馆学会评选的各类奖项63项,获得学校评选的各类奖项44项,获得学校工会评选的各类奖项59项,获得图书馆等其他机构评选的相关奖项75项。所获荣誉即是对图书馆馆员过去业务工作、科研工作的高度认可,也激励着图书馆人在今后以更高的标准、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充满信心。
这十年,积极加强对外交流,努力推进馆际合作共赢
图书馆高度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一方面积极加强与各高校图书馆尤其是陕西省高校图书馆和西藏各高校图书馆之间、与各类图书馆学会、协会等行业组织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加图书馆行业组织的各类培训、征文、案例评选、评奖等活动,并主动承办相关学术论坛及活动,通过参加和承办各类会议,增进了彼此之间的联系与感情,推动了馆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另一方面,图书馆积极加强与对口支援高校图书馆、出版社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对口受援相关工作。十年来,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东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对口支援高校向我校图书馆捐赠图书;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一名副馆长到我校图书馆挂职交流,图书馆选派10多名馆员先后到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等对口支援高校交流学习。
这十年,聚焦制度引领,坚持创新发展,学校档案工作再上新台阶
学校档案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致我校建校60周年贺信精神,在西藏自治区和陕西省两省区档案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档案管理中心立足“为党管档、为校守史、为师生服务”的职责使命,以贯彻实施档案法和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为抓手,始终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学校发展大局,档案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完善,档案工作全面提升,学校档案事业呈现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这十年,是档案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提档升级,档案工作走上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十年。2013年,学校成立档案管理中心并归属图书馆管理。通过图书馆领导班子及档案人员的不懈努力,目前,档案管理中心总建筑面积1230㎡,收藏有西藏公学、西藏民族大学2个全宗十一大类的档案资源,馆藏纸质档案共计12818卷(盒),30252件;馆藏电子档案共计887.12GB,其中数码照片378.2GB,音视频189GB。专职档案管理人员5名,其中副研究馆员3名,硕士4名。做到了涉密档案与非涉密档案分开保管和阅览,实现了档案办公、整理、利用、存储用房管理的“四分开”的功能要求。为满足现代档案工作需要,配备了档案收集和扫描加工所需的基础办公设备、服务器和存储阵列、光纤交换机、标准档案装具、环境监测以及档案防护用品等各类专用设备。2021年5月,学校召开全校档案工作会议,成立学校档案工作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校长担任,主管档案业务的副校长担任委员会副主任,各归档单位主要行政负责人担任委员,明确档案工作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建立并形成了“档案工作委员会→图书馆档案管理中心→各归档单位”的学校档案工作管理网络体系,进一步加强学校对档案工作的管理和领导。2022年7月学校召开档案工作委员会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西藏民族大学“十四五”档案事业发展规划》《西藏民族大学档案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征求意见稿)》,为做好十四五期间档案工作指明了方向、确定了思路、打下了基础,有效的推动档案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这十年,是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从零起步实现跨越发展的十年。2015年以来,学校档案管理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关于信息化、数字化、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部署和工作要求,及时制订规划档案信息化建设方案,全力推动学校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升级,购置档案管理系统,完成1958年建校以来的馆藏综合类文书档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案卷级和文件级目录全部实现机读检索,为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申请专项资金开展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工作,2019年7月完成全部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共计144302条记录,140万余页,档案全文实现OCR识别功能,全文检索效果良好。自2020年起,每年投入专项经费用于新增档案的数字化加工,完成建校以来的学生学籍档案数字化工作任务。档案管理系统和OA办公系统实现无缝对接,确保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同步形成、同步整理和同步归档,推动电子文件归档工作得到全面落实,提升了信息化条件下纸电同步归档的工作效率,实现了档案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与利用。
这十年,是不断创新档案服务方式,进一步扩大档案工作传播力、影响力的十年。为提升全校师生的档案意识,档案管理中心坚持提高站位,准确把握档案宣传工作的政治方向,围绕党和国家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学校中心工作开展宣传,积极发挥档案资政育人作用,主动与学校管理学院、宣传部、组织部、党委(学校)办公室、附属医院等部门开展广泛合作,档案服务宣传工作呈现出“全方位宣传、全人员参与”的浓厚氛围。陆续举办了“档案:我们共同的记忆——纪念西藏民族大学建校六十周年”“致敬老西藏精神,书写新民大记忆”“脱贫攻坚、接续奋斗”——西藏民族大学驻村工作纪实、“档案话百年——从历次党代会视角重温西藏民族大学发展历程展览”和“战‘疫’凝聚民大人 档案记录辉煌史”等一系列档案图片展。还开展了“真人档案馆——朱庆春口述十八军进藏与西藏和平解放史”、“我的抗疫故事”等真人档案馆活动,活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和好评,进一步激发了师生爱党爱国、爱藏兴藏、爱校荣校之情。
档案管理中心坚持以服务学校发展大局为出发点,不断拓展档案信息服务方式,积极开通预约查档、委托查档和远程查档等便捷服务模式,简化档案利用过程,档案利用效率显著提升;依托新媒体技术,建立“西藏民族大学档案信息发布平台”,将有关校史的影像档案与实物档案实时展示宣传;利用“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西藏民族大学档案信息网站等平台,加强对档案工作、档案法规与档案服务利用的宣传教育。通过不断丰富档案宣传渠道,拓展档案文化宣传阵地,切实提高了档案工作的传播力、影响力和生命力。
总之,在过去的十年,图书馆团结奋进、锐意进取,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全体工作人员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未来,图书馆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我校建校60周年贺信精神,为学校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和广大师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进一步推动西藏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文:图书馆/审核:孔繁秀/编辑:陈庆芝)
版权所有©2022 西藏民族大学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网站
网站制作:网络信息技术中心 地址; 陕西省咸阳市文汇东路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