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民族学院“十二五”时期改革和发展规划》宣讲提纲

2011-09-26 来源:法学院--党建动态 浏览次数:6530

《西藏民族学院“十二五”时期改革和发展规划》宣讲提纲
西藏民族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 刘凯
 
学校已经正式印发了《西藏民族学院“十二五”时期改革和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描绘了“十二五”时期学校改革和发展的蓝图,是一份指导学校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学校教育改革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制定本《规划》,是学校党委、学校着眼于促进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做出的重要决策,是对学校未来五年事业发展进行的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对加快推进学校事业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规划》的制定,是学校科学民主决策的一次实践。在近两年的制定过程中,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多次在全校公开征求意见,并在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进行了审议。《规划》充分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教职工广泛参与,专家学者建言献策,最大限度地把教职工对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期盼、意见和建议吸收进来。同时也听取吸纳了对口支援高校规划编制专家的意见。《规划》是全校教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体教职工集体智慧的结晶。
对《规划》就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解读。一是《规划》编制的背景和指导思想;二是《规划》的整体构架和主要内容。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和指导思想
《规划》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开始编制的。说特定的历史时期,是我们将要完成“十一五”规划,即将步入“十二五”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开始编制工作的。在实施“十一五”规划中,有经验也有教训,在《规划》编制工作中需要认真加以总结。说特定的历史背景,是在编制《规划》的近两年时间里,从国家到地方都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学校也在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这一切都对《规划》的编制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全国来看。2010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会议从党和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全面总结了西藏工作的成绩和经验,科学分析了当前西藏工作的形势和任务,对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当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会议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进行了深刻阐述和全面部署,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会后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今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专门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我们必须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要求,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进一步明确了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和要求。
从西藏来看。根据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西藏自治区在2011年1月召开的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通过了《西藏自治区“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当年1月,自治区召开全区教育工作会议,全面总结西藏新时期教育工作的经验,研究部署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会后不久即印发了《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实施意见》。根据这一“意见”精神,为了推进“科教兴藏”和“人才强区”战略,促进西藏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自治区教工委、教育厅在5月出台了《关于促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一年多来,学校先后认真组织学习了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发表的重要讲话,以及西藏自治区有关会议、文件精神,《规划》编制正是将上述重要会议、重要讲话和重要文件精神作为指导思想,具体落实到《规划》编制工作中。
从学校来看。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实现了规模发展的历史性突破。学校党委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在新的形势下,学校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和尖锐挑战,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与我们办学适应性的矛盾凸显,西藏跨越式发展以及长治久安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与我们人才培养尚不能满足这一要求的矛盾日渐突出,西藏高教快速发展和战略布局给我们带来的压力日渐增大。2007年7月学校召开的第十次党代会在深入分析学校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后,鲜明地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质量为中心,走内涵发展的工作思路和办较高水平、特色鲜明的西藏民族大学的工作目标。这一发展战略是在学校完成规模发展历史使命,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西藏经济发展对人才的更高要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学校办学史上的一次关于发展战略问题的重大选择。2008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学校50周年校庆时给学校发来贺信,对学校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为深入贯彻落实贺信精神以及学校十代会精神,努力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学校党委做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决定。近年来,按照这一工作思路,学校党委、学校紧紧扭住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这个中心任务不放松,很抓学校内涵发展。通过这几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可以看到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比如说,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教师队伍得到极大充实,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明显改善,具有副教授以上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已占到教师总数的33%,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已占到教师总数的63%。在学科建设上,已获得四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在专业建设上,新批了若干个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专业,获教育部立项建设教学团队1个,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在科学研究上,获得国家民委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近两年学校获国家社科基金1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项目10项,国家民委项目10项,立项数达到历史新高,学校主办、承办了若干个有较大影响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在人才培养上,我校学生考取研究生的数量,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大幅提高,学生参加自治区公务员考录在全区名列前茅。在管理体制上,优化了二级学院设置,下放了管理权限,二级学院办学活力得到增强。以上这些都为“十二五”学校改革和发展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今天当我们回过头审视学校发展的这一段历程,我们能清楚地认识到,学校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战略和工作思路,乃至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决定是与胡锦涛总书记庆祝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的主要精神完全相符的,是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主要精神完全相符的,是具有前瞻性的。这些年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也揭示出我们走的这条路是正确的。正是基于这一点,《规划》编制工作在指导思想仍坚持了十代会的主要精神。即,坚持以提高质量为中心,走内涵发展的工作思路不动摇,办较高水平、特色鲜明的西藏民族大学的工作目标不动摇。当前,在全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尽管近几年学校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但总体来看,我们仍然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的办学水平上。学校办学过去已有的矛盾,如办学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问题,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办学特色不够鲜明的问题,管理体制还不能很好适应学校发展要求的问题等等依然存在。要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我们任重而道远。在“十二五”时期,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好的发展机遇,乘势而上,攻坚克难,肩负起促进学校发展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为此,《规划》力图准确把握学校生存和发展的背景、矛盾和趋势,形成明确的发展理念和思路。
这个核心理念就是:围绕育人根本任务,以人才培养作为规划的核心理念,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水平最主要的标准,把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这个理念下,《规划》有几个关键词,一是“质量”、二是“特色”、三是“创新”。“质量”是我们办学的生命线,“特色”是我们办学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创新”是我们推动学校事业前进的发动机。“质量”、“特色”、“创新”正是《规划》的主题或主线。在工作基本思路上提出了“一四八一”的改革发展思路。这在后面再作阐述。
总之,《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以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作为指针,并紧密结合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校的实际来编制的。
二、《规划》的整体构架和主要内容
《规划》全文1万1千余字,共分四个大的部分:第一部分:“十二五”时期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定位、指导思想、基本思路;第二部分:“十二五”时期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战略和总体目标;第三部分:“十二五”时期学校改革和发展的主要工作任务;第四部分:“十二五”时期学校改革和发展的保障措施。
《规划》的主要内容,概括讲就是“三个提出”。
    第一个提出就是: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定位、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这是《规划》的内核部分,是整个《规划》的主旨,起统领作用。
在发展定位上,《规划》明确了类型定位、层次定位、学科定位、服务面向等四个学校发展定位。这里不一一作具体说明,需要强调的时是在类型定位上提出了我校要建成教学科研型综合性民族大学的定位。这一定位具有办学转型的标志意义。
在指导思想上,《规划》明确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胡锦涛总书记给学校的贺信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坚持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努力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为西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在“十二五”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上,概要提出了围绕“一个根本任务”,实施“四个战略”,落实“八项主要工作”,实现“一个目标”的“一四八一”的改革发展思路。这思路是学校对“十二五”时期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顶层设计。“一四八一”的概括提法,既与《规划》的主要内容相应,也便于记忆,深入人心,有利于《规划》的贯彻落实。
所谓“一个根本任务”就是:围绕学校育人根本任务,坚持内涵式发展和质量立校,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学校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这个根本任务的表述,体现了高等学校以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核心理念,体现了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水平最主要标准的基本认识,与总书记在清华百年校庆讲话精神是一致的。这是《规划》的重要立足点。
在这一根本任务之下,“规划”从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全局层面上,提出了实施“四个战略”,这就是:人才强校战略、科研兴校战略、特色名校战略、制度创新战略。“人才强校战略”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实现“十二五”目标的根本保证。“科研兴校战略”是实现由教学型学校向教学科研型学校转型的客观要求。“特色名校战略”是学校以特色强化优势,以优势谋求发展,着力在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科学研究方面培育特色,并以自身鲜明的办学特色来确定在自己办学地位的必然要求。而“制度创新战略”则是推进学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这四个战略,相辅相成,它们是在战略层面上,对围绕学校育人根本任务,坚持内涵式发展和质量立校,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学校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的一个呼应。
从工作层面上,《规划》没有面面俱到,而是择要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应重点抓好的“八项主要工作”。这“八项主要工作”就是: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科学研究工作、管理体制改革、基础设施建设、对外合作交流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这八项主要工作涵盖面较广,基本上覆盖了直接关系到学校事业发展的主要方面。
通过抓好以上八项主要工作,最终要达到的“一个目标”就是:到2015年,把学校建成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和留学生教育,文理并重,规模适度,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教学科研型综合性西藏民族大学,办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这句话就是《规划》设定的学校“十二五”改革和发展的目标。这个目标,包含了对学校在类型、层次、学科等方面发展定位的考量,也凸显了学校对教育质量、办学特色,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
在这个总体目标下,《规划》又从办学规模、教师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办学条件等六个点上提出了发展的具体目标和指标要求。如:在办学规模上,提出在校生规模保持在11000人左右,其中在校普通本专科生规模为9000人,研究生规模为1000人,继续教育在校生规模为1000人。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提出到2015年,教师达到650人,师生比在1:17以内。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教师总量的75%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量的23%以上),教授、副教授占教师总量的45%左右等。在学科专业建设上,提出重点建设12个校级一级学科,建成7个左右的自治区重点一级学科,力争实现国家级重点学科零的突破;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达到7个以上;冲击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力争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达到2个。本科专业达到50个左右,其中自治区品牌专业达到5个。在科学研究方面,提出构建区域特点与民族特色鲜明,科研优势彰显,科研团队合理,科研平台成型,科研管理工作整体协调的新体制,促进科研水平大幅度提升,使学校的整体科研水平位居西藏自治区高校前列、处于全国民族院校中等水平,在若干研究领域进入全国先进行列。等等。
第二个提出就是:有重点地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八大主要工作任务和完成任务所要采取的基本措施。这是《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对完成总体目标在工作层面的呼应。从行文上看,是在每项任务下分解成两级内容,逐一细化基本措施,以体现《规划》的可操作性。
第一项任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
完成这一任务的基本措施有六条,即: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实施“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实施“校外专家教授聘用计划”、实施“师德师风建设计划”和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这各条措施下面,还进一步提出了分解措施。具体措施主要包括:落实优势学科带头人和人才引进项目,加强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建设,全面推进中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加强中青年教师培养培训,推进校外专家教师聘用工作,完善师德师风教育的方式方法,加强党政管理人才队伍、其它专技人才队伍、工勤队伍建设等。
第二项任务:加强学科建设,推进学科优化升级
完成这一任务的基本措施有三条,即: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平台基地。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加强重点学科、优势特色学科建设,构建布局合理的学科体系,推进学科平台建设等。在这部分,《规划》明确了学校重点建设的12个一级学科,包括冲博的一级学科。
第三项任务:加强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完成这一任务的基本措施有两条,即:推进专业结构调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优化专业设置,加强特色、品牌专业建设,打造专业群,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完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等措施。
第四项任务:加强科研工作,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完成这一任务的基本措施有四条,即:搭建科研平台、构建科研团队、提升科学研究水平、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具体措施主要包括:推进学术平台建设,建立专业研究所,培育人文社科基地和重点实验室,跨单位跨学科组合科研团队,突出科研特色,提高科研立项层级和数量,完善科研奖励政策,建设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实体,加强科研合作等。
第五项任务: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推进管理体制改革
完成这一任务的基本措施有两条,即:建立有学校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具体措施主要包括:推进办学自主权的落实,完善学校治理结构,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人事管理机制等。
第六项任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完成这一任务的基本措施有三条,即:推进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后勤保障能力、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学校规划新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推进科技园区(实践实训创新基地)建设,推进校园绿化美化,进一步深化后勤改革,加快数字化校园和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等。
第七项任务: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进对外开放办学
完成这一任务的基本措施有两条,即:加强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推进对外开放办学。具体措施主要包括:搭建对外交流合作平台,积极引进境外优质资源,实施优势人才到境外培训,开展留学生教育等。
第八项任务: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程,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完成这一任务的基本措施有两条,即: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和谐校园建设。具体措施主要包括:积极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内容的思想教育,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程,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创建和谐校园等。
第三个提出就是: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学校改革和发展的保障措施。这是《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贯彻落实好《规划》的支撑, 保障措施共有六点。
第一个保障措施是: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校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为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组织保证。加强党委对学校工作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进学校科学民主管理。    第二个保障措施是:加强统筹协调,构建规划实施的工作体系
成立《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建立以学校总规划为统领,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科研建设、校园建设等专项规划与各二级学院规划为支撑,校院两级规划相互结合、统一衔接的学校规划工作体系,将规划任务逐年分解,切实做到学校决策部署以规划为依据,工作目标以规划为指南,并在“十二五”中期和末期组织规划实施情况专项评估检查。
第三个保障措施是:凝聚全校师生力量,促进规划的贯彻落实
加强对《规划》的学习宣传,增强师生对学校“十二五”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基本战略、总体目标、主要工作任务的认同感,增强师生贯彻和落实规划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凝聚力量,使规划执行过程成为凝聚人心、群策群力、共谋发展的过程。
第四个保障措施是:积极抓住发展机遇,推进学校事业发展
一是紧紧抓住发展的有利时机,积极推进我校进入中西部重点建设地方高校行列,加大推进共建工作。二是争取获得国家和自治区在“十二五”实施的各种工程项目,如质量工程,2011计划等。通过政策支持和重点建设,拓展学校发展空间,获得更多的办学资源,为落实《规划》创造条件。
第五个保障措施是: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建立资金保障体制
合理分配和使用学校办学经费,集中资源、突出重点,优先保证“十二五”重点工作的实施。同时,广开财源,努力实现办学经费渠道多元化,为学校规划的落实提供资金保障。
第六个保障措施是:加强受援工作,以推进“四个显著提升”促进学校发展
借助对口支援高校的团队力量,显著提升学校的师资队伍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服务能力以及管理水平。同时充分依托学校的区位优势,加强与陕西高校的联系,促进学校发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