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之家”2024秋季学术系列讲座之四 新时期党的社会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

2024-12-04 来源:法学院--教研动态 浏览次数:865

 

 

2024123日晚,西藏民族大学MSW教育中心成功举办“社工之家”2024秋季学术系列讲座之四——《新时期党的社会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专题讲座。本次讲座邀请了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社会工作系博士生导师童敏教授作为主讲人,刘红旭教授主持讲座。

讲座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我校社会工作专业师生、多所高校教师与社会工作机构代表等百余人聆听了讲座。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童敏教授结合自身经验带领同学们分析了过去十五年中国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演变,并将中国专业社会工作分为了三个类型:中国本土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初级阶段,中国本土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形成阶段,中国本土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深化阶段。在总结过去十五年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了社区治理在社区现实生活场景中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随后童敏教授提出中国专业社会工作经历了三次转型。第一次转型是从部门服务转向区域治理,中国专业社会工作发展面临第一次历史转型遇到了区域和关系改善的挑战;第二次转型是社会治理向基层治理的转型,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下沉,更微观具体。第三次转型则是专业社会工作向社会调解拓展,激发人的现实活力。

 

第二部分是党的社会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童敏教授为我们讲解了新时期党的社会工作发展历程,然后从“如何理解党的社会工作”出发,通过“社会转型视角”、“社会建设视角”和“福利服务视角”三个视角对党的社会工作进行了总结分析,并进一步阐释了党的社会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有现代性、基层治理、活力与有序三点相同之处。

童敏教授从生活内和生活外两个角度来讨论了现实生活中人的自我成长,指出当代中国社会工作有三个主功能:帮助普通居民生活秩序重建、帮助风险居民解决生活困扰、帮助困弱居民解决生活困境。他认为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不能与专业机构脱钩,专业机构应该在实践过程当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童敏教授的讲述让同学们对社会工作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互动交流环节,童敏教授逐一认真解答了观众提出的困惑之处,针对老师和同学们不同的问题,给予了宝贵的经验与见解。

 

总结

 

 

讲座最后,刘红旭教授对童敏教授的精彩分享致以诚挚的感谢并进行总结。刘红旭教授说,童敏教授以新时期党的社会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为题,向我们分析了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演变和类型,提供了理解党的社会工作的视角,指出了党的社会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的相同之处。童敏教授以中国专业社会工作的三次转型为时间脉络,以社会工作实践为结构框架,给我们创新性提供了党建引领的专业社会工作思路。

社会工作的社会性,专业性,人本性和时代性都在讲座当中被一一展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专业社会工作者何以有为去增加专业的有效性,是一个现实问题。童敏教授讲座中不时闪现的实践智慧,印证了他几十年专业社会工作实践和理论探索,无疑是我们社会工作老师和学生躬身实践,追求专业精进的榜样的力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