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帮助
# # #

  1. 学工动态
  2.  
  3. 首页 >> 思政教育 >> 学工动态

5年,牢记嘱托,砥砺前行!

发表时间:2023-10-12 / 信息来源:学生工作部(处)--学工动态 / 浏览量:1260

        2018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西藏民族大学建校60周年。这份饱含总书记和党中央关心关怀的贺信,激励着西藏民族大学在新征程上勇毅前行。

    5年来,西藏民族大学牢记殷殷嘱托,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德树人“铸丰碑”


——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金秋9月,西藏民族大学校园里人潮涌动,3600余名新生带着梦想步入校园,开启团结奋斗的青春之旅。

     在开学典礼上,2023级新生代表琛峥玉珍一家三代人,分享了在学校3个不同时期(西藏公学-西藏民族学院-西藏民族大学)的故事——奶奶查洛是1967届农业专业的学生,父亲平措是1986级语文专业的学生。三代人的求学之路,都烙上“民大”印章。活动现场,查洛、平措热烈拥抱他们的老师王联芬、廖光耀,并献上哈达和鲜花。这段视频,在网上引起强烈反响。

       西藏民族大学位于陕西咸阳,其前身为西藏公学,是西藏和平解放后党中央为西藏创办的第一所高校。

    “学校从创建到发展,始终得到党中央的亲切关怀。”西藏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刘凯介绍,西藏和平解放后,为培养大批适应西藏革命和建设需要的民族干部,根据毛主席提出的“西藏也要设立大学”重要指示,1957年3月5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总书记邓小平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会议,决定在内地为西藏办学。

     “学校的创建,是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基于民族团结、边疆稳固、国家振兴的政治远见作出的英明决策。”西藏民族大学校长罗旺次仁说,1957年10月,来自西藏各地的3415名学生汇聚咸阳。1958年9月15日,学校隆重举行首届开学典礼,开启了西藏高等教育的崭新一页。

     年逾九旬的教师张元坤回忆道:“学校从建校之初,就把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摆在首要位置,教师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

     西藏民族大学诞生于特殊的历史时期,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刘凯说,从建校之日起,学校就把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作为办学宗旨,一以贯之,从未更改。

      建校65年来,西藏民族大学始终致力于为西藏培养“靠得住、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高素质人才,毕业生成为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促进西藏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2021年底,西藏民族大学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马克思主义理论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至此,学校共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民大学子,半藏英才。”一代又一代西藏民族大学学子秉承“爱国、兴藏、笃学、敬业”的校训,在雪域高原挥洒热血、奉献青春。至今,学校已培养11万余名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有40多位校友走上省部级以上领导岗位,被誉为“西藏干部的摇篮”。

 


民族团结“第一课”


——把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

 

      蒙蒙细雨中,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广场上的“贺信石”巍然屹立,一面刻写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另一面镌刻着“加强民族团结 建设美丽西藏”12个大字。后者是2015年9月,在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的题词。     


       
 

 

 
校园内的贺信石前,学生们在认真阅读习近平总书记致西藏民族大学建校60周年贺信。孙文振摄 

 

     “总书记的贺信,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党中央对西藏民族大学的深切关爱,感受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我们各族师生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就是用实际行动诠释民族团结。”来自阿里的学生次仁桑姆说。

     清晨的阳光照耀在民族团结广场上,“永远跟党走”的大型景观前,两位新生正在拍照。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西藏民族大学牢固树立“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理念,教育和引导各族师生深刻认识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建校65年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一直是西藏民族大学教学的永恒话题,也是新生入校后的“开学第一课”。

      学校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思政课堂中,使民族团结在学生心灵深处扎根。“每一堂思政课都让我受益匪浅,从而更加坚定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信心和决心。”管理学院2022级本科生张子媛说。

     “老师们利用新媒体技术,借助动漫、视频、音乐等互动,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在潜移默化中增进我们的爱党、爱国情怀。”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本科生次仁曲宗说。

      近年来,西藏民族大学先后出台《落实“双万计划”建设一流课程(金课)实施方案》《课程思政实施方案》等,并倾力打造“中国心·民族魂·西藏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品牌。

    “这一教学成果,获得了西藏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西藏民族大学教务处处长秦国华说。学校大力推动“金课”建设,不断完善“课堂+课外+社会”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让思政课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强心剂”。

 


铸魂夯基“润心灵”


——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

 

       夜幕初降,西藏民族大学新校区民族团结广场的景观灯亮起来。“火红的石榴+舞动的哈达”艺术造型,构筑起一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景观,寓意“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坐落在西藏民族大学团结广场上的“石榴”景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西藏工作的战略性任务。西藏民族大学把“大力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魂工程”列入2023年“十大工程”。

    “通过专题辅导报告、专题讲座等形式,引导各族师生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师生心灵深处。”西藏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宏伟说。

      西藏民族大学注重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多措并举打造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校园文化。通过举行“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主题演讲、“民族团结故事会”演讲和“学五史、树五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等,增进各族学生“五个认同”。

      在课外,学校积极开展“学贺信、感党恩、促发展”“贺信精神进课堂”“过好当下幸福生活”“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等主题实践活动;邀请学生玉珠卓玛讲述爷爷桑杰曲巴、母亲央宗、姨妈卓嘎爱国守边的故事;邀请学生索朗旺姆讲述爷爷顿久“48年手缝170多面国旗”的爱国情怀……让鲜活的故事浸润师生的思想和心灵。

      在校外,学校充分利用陕西红色资源,充分发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基地”和“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学校”的重要阵地作用,组织学生深入开展红色教育主题实践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今年5月,教育学院组织第13期党员发展对象赴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一张张珍贵图片、一段段文字、一件件历史实物,带给大家一次次心灵震撼。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工作中,西藏民族大学建立了“西藏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协同创新中心”。2022年5月,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民委批准,该中心成为“西藏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学校以校史馆、西藏社会发展进步展览馆、西藏文化博物馆为阵地,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传月、‘四讲四爱’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春华秋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十大品牌’等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氛围,在润物无声的‘滴灌’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刘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