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召开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本科教育教学工作部署会
会议简要总结了暑期工作。协同各学院围绕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与人才需求,深入行业一线调研;组织教师参加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获得产教融合、新文科、新工科赛道三等奖;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西藏自治区复赛中,斩获5金4银5铜;编制《我们在一起 同上好大学——本科生学业指导手册》,为新生提供全周期学业导航;《药理学》等4门课程获批第三批国家级一流课程;“高原污水处理设计虚拟仿真创新实验室”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创新实验室项目。会议从持续强化思政育人工作、深化一流专业和课程建设、抓实教学项目建设、做好教学成果奖培育和建设、严守毕业论文质量底线、规范推免生工作流程、启动考试命题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对新学期工作进行了部署。
会议对本学期审核评估及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做出安排。依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反馈,委托第三方对校内部分专业开展专项评估。各学院要加强课堂教学管理问题整改,强化“教学中心地位”,端正教风和学风。督导委员会将重点围绕教学环节和教风学风转变,开展教学质量监控。
史本林充分肯定了教育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对暑假期间仍坚持奋战在教育教学工作岗位的全体同志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对进一步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提出要求:一是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在专业与课程建设、思政育人、实践教学、教学成果培育、教学项目申报、教师技能竞赛、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形成机制,借助对口援助和“一校帮一院”的力量,不断提升建设质量、争取更高水平和更好成绩。二是直面矛盾与挑战。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等最新文件,主动对标中央最新决策要求,正视新技术新产业发展和国际政治局势变化带来的挑战、人工智能对教育教学带来的根本变革。传统教师“知识传授者”角色不再适配当前学情,教师需转向学习引导者、能力赋能者,课程内容要跟上AI技术迭代节奏,避免教学与行业需求脱节问题。其次要直面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及国家战略需求带来的挑战,要摆脱对西方理论的迷信,讲好中国故事,将中国故事深度融入教育全程,重塑中国话语体系与教材体系,强化思政教育重要价值,聚焦国家、地区战略需求,全力培养面向未来的急需人才。三是锐意改革创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创新考核形式,实行教考分离,杜绝精准辅导;推动教材改革,探索原创性教材建设;强化师资队伍,以老带新,院长和教授带团队,重视梯队建设。四是压实一岗双责、深化正风肃纪,确保工作实效。进一步强化教风建设,聚焦师德师风培育,规范教学流程与授课行为,杜绝敷衍教学、随意调停课等问题,树立严谨治学风气,端正教师仪表仪态。抓实课堂管理,严抓学生考勤、课堂秩序维护,尤其是学生手机管理,加强教学过程动态监管。严格落实安全责任,要紧盯实验室安全管理,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设备检修,强化师生安全操作培训,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强化学院校外实习安全主体责任,抓实校外实习学生安全管理,提前做好安全宣教,动态掌握实习情况,夯实安全屏障,守护学生实习期间人身安全与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