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简讯197期
聚力赋能 提质创新——学校举办教学团队建设成果汇报暨经验交流会
为深入推动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强教学团队建设,11月4日,学校举办教学团队建设成果汇报暨经验交流会。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史本林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教学督导委员会、教务处相关负责人,各学院教学院长,以及2023年和2024年立项建设的教学团队负责人与骨干教师参加会议。
会议介绍了教学团队建设工作的整体情况。学校紧紧围绕“聚力赋能、提质创新”的工作导向,通过强化经费保障、搭建交流平台、完善政策支持等一系列举措,为教学团队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有效促进了团队在结构优化、机制完善、模式创新与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全面提升,为持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各教学团队以“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榜样,围绕制度建设、教学改革、课程资源开发、教材编写及示范引领作用发挥等方面,系统总结了一年来的建设进展,分享了在团队协同、聚力攻坚和创新突破方面的实践经验。
本次成果汇报与经验交流活动,全面展现了学校教学团队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为各团队互学互鉴、共同提高搭建了有效平台。学校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教学团队建设,推动教学团队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为学校整体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学校召开本科“双教”工作会议
11月3日下午,学校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第10周本科“双教”工作会议在五一新村会议室召开。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史本林出席会议并讲话,各学院院长、教学院长、教学科研办公室主管及教务处、教督委50余人参会。
会议逐一听取了13个学院关于本科教学工作的周汇报。各学院就上周的本科教学运行、课堂管理及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汇报了本周在保障教学秩序、加强课程建设等方面的具体计划,以确保本科教学工作的有序衔接与稳步推进。
史本林在总结讲话中强调,要深刻认识当前教学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并就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提出两方面重要部署。一方面,围绕规范管理与基础建设,提出四点要求:一要严肃纪律、端正风气,严格执行会议与教学纪律,实行会风教风与考核评优挂钩,对违规行为启动问责,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二要夯实基础、建强队伍,优化专业布局,严把教材与课程质量,推行新教师助课制与结构化教学团队,在职称评审中突出教学实绩,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三要深化改革、提升效能,推动校企合作,成立校级“生培中心”加强学生能力培养,深化实习与学分制改革,构建产教融合新格局;四要压实责任、狠抓落实,要求各学院及时传达贯彻会议精神,确保各项部署落地见效。另一方面,围绕能力提升与方法创新,部署“四个多”工作方针:一在“多落实精神”上,要吃透上级主管部门政策文件,强化思想引领,确保办学方向正确;二在“多学习调研”上,要对标做法先进的高校,倒逼专业改革与优化,增强发展紧迫感;三在“研究方法多”上,要建章立制,确立规矩意识,规范调停课流程,切实保障教学中心地位;四在“思考创新多”上,要大胆探索,全力攻坚教材编写、课程建设与教师发展,培育高质量教学成果,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
我校文创作品亮相第十六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
10月30日至11月2日,第十六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厦门举行。作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本届文博会吸引了全国及中国台湾地区众多文化单位、高校与文创工作者参与。我校师生代表团携特色文创作品及藏汉双语书法作品亮相展会,以文化为桥,生动展现学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教育成果,成为展会中引人注目的亮点。
我校此次参展内容丰富多元,涵盖新闻与传播学院、教育学院、网络安全学院师生创作的文创产品、视频作品,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学生的藏汉双语书法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凝聚着师生的创作智慧,更承载着对中华文化的深刻理解与传承使命,集中体现了学校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中的实践成果。
作为两岸青年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本届文博会为我校师生搭建了与全国及中国台湾地区同行对话的桥梁。通过展示独具特色的文创作品,学校不仅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互鉴,更深化了两岸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西藏传统文化的了解。
参展师生纷纷表示,此次参展让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到文化在凝聚共识、促进团结中的重要作用。未来,他们将继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民族团结、文化交流主题,创作更多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价值的作品,为推动中华民族一家亲、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