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信息正文

西藏民族学院课程编码规则

发布日期:2011-08-22  信息来源:教务处 浏览次数:9343

     

          院教发[2010]11  

  为了进一步增强课程管理的规范性、实用性和科学性,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根据学院教学机构调整情况,在原来专业培养计划的课程编码的基础上,我处就课程编码进行了广泛深入研讨,现提出如下编码规则及要求,请各院系在制定培养计划的过程中遵照执行。

一、2010级专业培养计划的课程编码

(一)编码说明(由8位数字组成)

              1位:课程类别代码

 

通识教育课(A);学科基础课(B);专业必修课(C);专业选修课(D);公共选修课(E

2-3位:教学单位代码

外语学院(01);法学院(02);文学院(03);医学院(04);新闻传播学院(05);管理学院(06);体育系(07);财经学院(08);信息工程学院(09);教育学院 (10);思想政治教育学院(11);民族研究院(12)。

4位:专业层次代码

本科专业代码(1),专科代码(2),专升本(3);成人本科(4);成人专科(5);函授本科(6);函授专科(7)。

5位:专业顺序代码

本科、专科专业从1开始排序编码,专业方向不另编码,各专业代码具体如下:

1、外语学院:  英语(1);日语(2);

2、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哲学(1);思想政治教育(2)。

3、文学院:汉语言文学(1);文秘(1)。

4、医学院:临床医学(1);护理学(2);临床医学社区医疗方向专(1)。

5、新闻传播学院: 新闻学(1); 广告学(2); 广播电视新闻学(3); 播音与主持艺术(4)。

6、管理学院:行政管理(1);工商管理(2);公共事业管理(3);人力资源管理(4);档案学(5);旅游管理(6)。

7、体育系:体育教育(1);社会体育(2)。

8、财经学院:会计学(1);财政学(2);金融学(3);统计学(4);国际经济与贸易(5);劳动与社会保障(6)。

9、信息工程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3);通信工程(4);工业工程(5);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1)。

10、教育学院:教育学(1);教育技术学(2);应用心理学(3)。

11、法学院:法学(1);社会工作(2);法律事务专(1)。

12、民族研究学院:历史学(1);民族学(2)。

6-8位:课程序列号

按照0010020030XX次序编排。

(二)通识教育课的代码:

(一)专业培养计划中的通识教育课程代码:

代码

   

A111000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A1110002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A111000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A111000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A1110005

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

A1110006

形势与政策

A0910007

计算机应用基础

A0910008

数据库与程序设计

A0110009

 

A0710010

 

A1210011

 

A0310012

大学语文

A1010013

高等数学

A1010014

线性代数

A10100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二)教务网络管理系统相关通识课程代码规定:

1、高等数学   60学时  A1010013

90学时  A10100131

   102学时  A10100132

              68学时   A10100133    

2、线性代数   64学时   A1010014t

3、大学英语

英语快班  A0110009k1  A0110009k2   A0110009k3   A0110009k4

英语中班  A0110009z1  A0110009z2   A0110009z3   A0110009z4

英语慢班  A0110009m1  A0110009m2   A0110009m3   A0110009m4

英语初级班  A0110009c1  A0110009c2   A0110009c3   A0110009c4

4、计算机应用基础

     60学时  A0910007n

     45学时  A0910007w

(三)同一门课程开设2学期以上的均在原课程代码后按照123顺序编写。

 二、2007级、2008级和2009级课程代码要求

外语学院、文学院、法学院、思想政治学院、医学院和民族研究院,因为课程承担单位发生变化,原有的课程资源在教务网络管理系统中已不能使用,必须重新录入课程资源。现规定统一在原课程代码后加x。其他院系课程代码保持不变。

三、2010级起开始执行新的编码规则,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教务处

                 二○一○六年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