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连心 教学不停——学校全力做好疫情期间在线教学组织与保障工作
8月与10月,国内先后爆发两轮疫情,对学校本学期正常教学工作产生了一定影响。按照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统一部署,为有效解决师生因疫情无法正常到校上课问题,减少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教务处强化责任意识,认真谋划、科学施策、精心组织、积极协调,全力做好疫情期间教学组织工作,做到教师不停教、学生不停学,切实保障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提早谋划,制定线上教学工作方案
开学前三周,教务处根据学校疫情防控专项工作部署会议精神,与学生工作部(处)积极对接,掌握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学生基本情况,认真研判形势,明确线上教学需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西藏民族大学2021-2022-1开学教学工作方案》(校教发〔2021〕43号),对疫情防控期间学校线上教学工作进行了周密安排和部署,鼓励相关教师通过创新授课方式,将线上线下教学有效衔接与融合。统筹考虑课程类型和学生返校情况,针对受到疫情影响的班级和学生,提前制定了线上临时组班、线上直播+线下面授、线上自学+辅导答疑等多种授课预案,教务处相关科室按照工作方案要求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确保疫情期间学校线上教学工作平稳运行。10月下旬,根据疫情防控需要,教务处及时通知居住在西安的69名教师将本学期课程临时转入线上教学,在疫情平稳后,于11月9日再次回归线下面授教学。
多措并举,做好线上教学技术保障
教务处通过测试技术方案、组织人员培训、编制疫情期间教学操作指南、为师生提供技术支持等方式,保障线上教学顺利开展。
一是实地测试在智慧教室和多媒体教室中开展“面授+在线直播”教学的技术方案。受疫情影响,本学期初有290多名学生未能按时返校报到,尽管人数不多,但分布却很广,全校12个学院的100多个班级均有未按时返校报到学生。为了同时保障返校和未返校学生的教学顺利开展,开学前两周,教务处在现有智慧教室和多媒体教室软硬件的基础上,组织了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两校区不同类型教室开展实地测试,根据三种方案的测试效果,最终选定了本学期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技术解决方案。
二是组织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学生技术助理培训。为了解除教师开展线上教学时面临的技术障碍,切实减轻教师负担,各班于正式开学前,选派了1-2名具有一定计算机基础和较强责任心的班干部作为学生技术助理,协助本班任课教师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教学。8月30-31日,教务处在渭城、秦汉两校区同时组织开展了“线上线下融合教学”专项培训,101名学生技术助理参加培训。通过对学生技术助理开展软硬件使用方法的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了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相关技术,有效保障了不同课程教师顺利开展融合教学。针对学生技术助理网络流量不足的问题,教务处与网络中心积极协调,为学生技术助理调增了免费流量额度。
三是组织编写《西藏民族大学2021年秋季学期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操作手册》(学生助理版)和《西藏民族大学2021年秋季学期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操作手册》(任课教师版)。两本手册均于9月初编写完成并发放给师生,其中学生助理操作手册详述了如何协助任课教师配置软件、开展课堂直播、课中和课后的操作方法与步骤等,指导学生技术助理保障好本班级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活动。任课教师操作手册对如何使用腾讯会议、雨课堂等开展线上教学,直播课堂工具的操作方法与详细步骤,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注意事项等进行了介绍,指导帮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
四是搭建交流平台,为师生提供技术支持。教务处先后开通了学生技术助理和任课教师两个技术咨询QQ群,邀请师生加入,安排专人负责技术咨询和远程技术协助工作,及时解决师生开展线上教学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典型引领,辐射带动线上教学创新
典型引领是教育信息化推进的有效策略之一。在组织师生开展线上教学的同时,教务处及时启动了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各学院选送的教学案例图文并茂讲述了教师开展线上教学的经验和做法、体会与反思,教师们克服设备、网络、技术等困难,真正做到了隔屏不隔心,线上构筑师生情,用实际行动践行立德树人使命。
一是课前准备充分,教师能对所授课程的数字教学资源提前进行搜集、整理和共享,与班级学生建立高效沟通渠道,充分了解学生网络学习条件,设计了科学合理的教学流程。信工学院高志伟老师选择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的《路基路面工程》作为教学视频,要求学生在课前自行预习观看;外语学院郭倩老师每个单元制作三个PPT课件,第一个课件以课文导入和词汇学习为主,第二个课件聚焦课文的语篇理解和思辨能力训练,第三个课件则聚焦课后补充的写作和翻译练习,最后还撰写单元学习任务单,说明学生在雨课堂和U校园平台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和时间要求。
二是课中形式多样,教师在学生技术助理的协助下灵活采用雨课堂、QQ群课堂、腾讯会议、对分易等平台开展线上直播、上传导学材料和数字教学资源、组织案例讨论等在线教学活动,并能将线上线下教学有机融合。民研院牛燕军老师通过线下实践讨论、线上汇报交流的形式,实现教师教学与学生自学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学相长;医学部张洁老师在讲解二尖瓣狭窄引起的“三大一小”的机制时,利用雨课堂的板书功能,克服了没有黑板的困难,将图例画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挖掘三门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积极探索线上教学模式下如何在专业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切实践行课程思政的理念;外语学院杨臻老师通过共享屏幕以及直播、双方互评及互批功能实现有问有答的思辨性授课过程;医学部廉会娟老师要求学生以宿舍为单位成立监督学习小组,舍长为组长,负责学生上网课时的纪律问题,规定学生上课期间严格遵守上课纪律,不得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情。
三是课后跟踪指导及时,教师能够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做好课上课下联动,在课后通过作业布置与批阅、师生互动、获取教学反馈等方式,积极拓展教学空间,提高教学效果。外语学院范晓婷老师在教授印地语课程时,让学生课下两人互为搭档,在宿舍听写并录制视频,学生积极响应,自觉性很高,克服了单纯依赖无法听写的问题。下一步学校将对教学组织好、教学效果佳、学生满意度高的优秀典型案例持续进行宣传报道和交流推介。
加强监督,不断提升线上教学效果
为了保证线上教学质量,教务处于11月初对各学院线上教学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检查学生在线出勤、授课直播和师生互动等情况,收集各学院意见反馈,及时掌握全校线上教学动态,强化线上教学监控,保证课程学习质量和效果。10月15日-21日,教务处以匿名方式对因疫情未返校学生进行了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89%的未返校学生对本次线上教学的整体情况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85%的未返校学生对课堂直播效果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
本学期开学以来,线上教学活动运行平稳有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质量过硬。截至11月底,共有12个学院的130多名教师开展了1000多个学时的线上直播教学,涉及通识教育必修课、专业教育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程400余门次。从调查和反馈情况来看,教师和学生积极性较高,教学秩序稳定,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下一步,教务处将认真总结经验,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为师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数字教学资源和技术支持服务,进一步完善线上教学资源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加强对线上教学规律的研究,引导教师优化线上教学形态,创新教学方式和课堂结构;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融合应用,推动教学模式变革,服务学生自主学习,服务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文:教务处/图:教务处、各学院/审核:相理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