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 显示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范子烨教授应邀到我校作学术讲座

发布时间:2018-10-22 信息来源:文学院  浏览次数:1133
10月19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范子烨教授应邀我校“文学讲堂”,在2011协同创新中心会议室作了题为《“五柳先生”是谁——重读<五柳先生传>》的学术讲座。文学院教师及研究生聆听讲座。文学院党委书记袁书会教授主持了讲座。
范子烨教授首先从千百年来人们普遍信奉的传统解说,即“五柳先生等于陶渊明”这一“前见”阐释入手,指出自南北朝到当代多数人对这一解说没有异议,已形成所谓权威性的“集体理智”。然而,重读《五柳先生传》,梳理历代文献,范子烨教授认为“自况”意为“自比”,从文体特征看《五柳先生传》属于传赞文,应是陶渊明为他人作传。接着范子烨教授细致分析了《五柳传》与《汉书·扬雄传》(即扬雄《自序》)的文际关系,又以《五柳传》局部对比陶诗《饮酒》之十八中赞扬雄如柳下惠的诗句,进而考察“五柳先生”名号与扬雄之密切关系和此传虚实结合的独特写法,由此得出一个重要观点: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不是自传,而是汉代著名学者和作家扬雄的传记。《五柳先生传》的传主是扬雄,不是陶渊明。由这一重大发现再出发,范子烨教授分析了陶渊明作《五柳先生传》以“自况”的原因,认为陶渊明以《五柳传》实现了与古人对话的一贯追求。《五柳先生传》是陶公与扬雄的精神对话,扬雄以柳下惠自况,陶渊明以扬雄自比,最后借五柳先生完成了对自我生命的诠释和人生价值的界定。五柳先生是柳下惠、扬雄、陶渊明的三位一体。就本质而言,《五柳先生传》可视为陶渊明的“精神自传”,其所张扬的精神可称为“五柳精神”。
范子烨教授的讲座资料详实,旁征博引,论证缜密,结论有力。这场讲座不仅让在场师生对陶渊明及其《五柳先生传》的精神伟力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还给大家上了一堂学术示范课,即学术研究的推进必须以文本文献的通、熟为基础。讲座结束后,师生积极发言提问,范子烨教授就所提问题作了详细解答。袁书会教授在讲座结束后进行精彩点评,并对范子烨教授的精彩讲座给予高度评价并致以谢意。(文:张春红/审核:袁书会)
版权所有© 2024: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