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翰墨集》自创办以来,得到了文学院乃至全校广大师生的热烈响应,为推进书香校园建设,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育广大学生爱阅读、勤动笔的良好习惯,营造爱读书、爱写作的浓厚氛围,10月28日下午,文学院在新图书馆党员活动室举办了《翰墨集》第十六辑作品分享诵读会。文学院党委副书记王立民,指导老师栗军、周德清及作者代表参加本次活动,活动由武玮主持。

与会同学通过PPT、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介绍了自己的创作经验、技巧以及心得体会并对作品进行诵读。余奔重点分享了《谈秋静》、《雨路》两篇作品的写作经历及虚实结合等写作手法。何天娇通过作品《养蜂人 麦客 远远乡》向大家讲述了在创作过程中要保持一颗童心,保持对生活的好奇和热爱,及在创作过程中要多使用动词、运用大家所熟知的事物以引起读者共鸣、要站在读者的肩膀上等写作方法。刘嘉豪分享了《——默》、《花海》,他讲道,要通过运用各种类型的意象凸显不同意境之美,进而展示中华文学之韵。张国栋从《秋日杂记》、《伊阙记》中节选片段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可以通过改写古文、古诗来锻炼写作能力。张欣怡的作品《我的梦想》,结合自身经历,阐述了社会大背景下个人梦想的追寻与实现。旦真用幽默的语言分享了《这就是爱情》、《与你无缘的人》两篇作品,分析青年人在追梦与追爱路途中所经受的变故,鼓励大家勇于向前看,追风赶月莫停留,别芜尽处是春山。
指导老师对活动进行了点评。栗军对与会作品的思想性、意境、写作风格等进行了肯定,同时对与会同学提出希望:一是掌握写作技巧,领悟内涵,创作有思想性的作品;二是希望同学们坚持写作。周德清进行了诵读示范并提出四点要求:遣词造句守规范;谋篇布局有新意;别材别趣亲风雅;多读多写品文章。
王立民肯定了此次活动开展的积极意义,同时希望同学们善于观察,让写作体现生活,将生活融入写作,在写作中表达真情实感,多阅读优秀作品。
此次分享诵读会的开展,有助于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提高诵读能力,助力“书香校园”文化建设。
(文:王思凡/图:益西巴珍、曹钰/审:王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