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 显示正文
【文学讲堂】北外汪剑钊教授为文学院师生讲“中国现代诗:创生与流变”

发布时间:2022-06-16 信息来源:文学院  浏览次数:4841
 68日下午,受我校文学讲堂邀请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汪剑钊给我校文学院师生了一场题为《中国现代诗:创生与流变》线上学术讲座。上百名师生听讲,文学院副院长陶国山教授主持了讲座。

 

汪剑钊教授以中国现代诗的创生与流变为线,阐释了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看待现代诗的问题。他以杜甫“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所描述情景与代社会交通与通讯的便捷而形成的鲜明对比,提出时代发展要有符合当今时代的文学新形式。他详细梳理了中国现代诗的发展流变历程,从新文化运动开始的现代诗创作萌芽至1930年代趋于成熟1940年代之后陷于停滞70年代朦胧诗的出现使诗歌创作恢复了艺术本位,而1980年代“第三代诗歌”崛起对朦胧诗进行了反拨,完成了对传统意义上的诗歌的解构,再一次推动了中国现代诗的发展。

在问答交流环节,汪剑钊教授详细回答了听讲者的各种提问。他认为,诗从语言开始,也从语言结束,诗就是要找到最准确的语言表述个体的情感与经验。他还认为,翻译诗歌也拓宽了现代汉语诗歌语言体系,成为现代诗歌的一部分,而一个现代诗人必须是开放的,既要熟练掌握古典语言的精髓,又能够看向世界与未来。“人这辈子可以不写一行诗,但不可以生活没有诗意汪剑钊教授最后以一句充满哲理与诗意的话语结束演讲

 

(文:王卓敏、付佳瑞/审:王军君

版权所有© 2024: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