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聘任仪式上,文学院院长袁书会介绍了高小康教授、张海鸥教授的简历和专业成就。扎西次仁副书记和高学副院长代表学校向高小康教授、张海鸥教授敬献了哈达,并颁发聘书。扎西次仁副书记高度评价了中山大学在对口支援中所做的工作,介绍了学校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情况,希望两位教授积极支持和指导文学院的教学和学科建设工作。高小康教授、张海鸥教授表示,能够为文学院学科发展做些事情感到非常荣幸,今后一定尽自己所能做出积极努力。
高小康,陕西西安人,祖籍陕西延长。1998年在南京师大中文系获得博士学位。现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文艺学专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和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和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华美学学会理事。在各类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多次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院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华读书报》等重要刊物转载;出版学术专著10余种。高小康教授的学术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中国文艺思想史、文艺美学和城市文化研究及“非遗研究”等方面。
张海鸥,满族,1954年生于河北。199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韵文学会副秘书长、中国词学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古代文学学会秘书长、广州市语言文学学会副会长。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方向。张海鸥教授出版了《北宋诗学》、《宋代文学与文化研究》等专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