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发扬优良作风丨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9-18 07:3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始终把作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当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来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以上率下、动真碰硬,产生了强大示范效应,促进了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要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运用好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和经验,健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重视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和路线的重要体现。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面对不同的形势和任务,形成并坚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这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实现伟大目标任务,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保证。
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推进了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开展了延安整风运动,形成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提出了“两个务必”要求,为党在全国执政后的作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内开展了整风运动,纯洁了干部队伍,巩固了执政基础,并将党风建设制度化,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中,党始终把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开展了“三讲”教育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明确提出“八个坚持、八个反对”,进一步丰富了党的建设内容。可见,加强作风建设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自觉,也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障。
中央八项规定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传承和弘扬。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从制定和实施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以身作则、以上率下,踏石留印、抓铁有痕,锲而不舍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2012年12月审议通过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党内法规形式促进作风建设,之后在全国范围整治“四风”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并先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通过在全党开展党内集中性学习教育的方式不断改进党的作风,以制度法规的形式为党的作风建设提供坚实保障,使党风社风民风明显好转,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确保党永葆生机活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深刻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
中央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中央八项规定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十多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锲而不舍、持续发力抓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解决了新形势下作风建设抓什么、怎么抓的根本问题,刹住了不少过去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祛除了一些多年难以祛除的顽瘴痼疾,解决了很多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党风政风社风焕然一新,推动管党治党水平整体提升,深刻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
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是检验我们管党治党是否有力的重要标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面党内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从制定和实施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坚持全面从严治党、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反腐,着力打造风清气正、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思想根基,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政治觉悟和思想境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进行剖析反思,在政治上进行检视对照,在行为上进行查摆整治,解决好思想“总开关”问题,为改作风转作风注入强大精神动力,为守纪律讲规矩筑牢思想防线,涵养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持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整治“四风”问题。“四风”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要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始终坚持零容忍,把中央八项规定作为铁规矩、硬杠杠,严肃查处顶风违纪、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施治,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整治什么问题,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纠治“四风”;坚持破立并举、纠树并举,既以铁腕魄力纠治“四风”、镇压邪气,又循循善诱弘扬正气、树立新风,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推进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强调“改进调查研究”,要求“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解民忧、暖民心,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实践证明,只要让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就能赢得人民群众真真切切的信任和拥护,就能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
引领社风民风向好。党风问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也影响着社风民风导向。优良的党风是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的动力和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发扬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纠治“四风”问题,形成了新时代的新风正气。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关键作用,带动全党成风化人、化风成俗,有力有效引导社风民风向上向善,凝心聚力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勠力同心共同谱写新时代的崭新篇章。
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抓常抓细抓长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党的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必须抓常、抓细、抓长。这一重要论述深刻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在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实践中的应用,是对党的作风建设规律的整体认识和系统把握,彰显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不懈加强作风建设的政治自觉与传承发展。新时代,中央八项规定以徙木立信之举实现时代风气之变,通过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敢于直面问题,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崭新篇章,有力加强了党的作风建设,使党永葆生机活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作风建设要抓常,就是要经常抓、形成常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重在经常,必须常常抓”“直至真正化风成俗”。各级党组织要把作风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常抓不懈、化风为俗。要始终纳入日常工作范畴、做到常研究常部署常考核,融入“三会一课”形成常态化制度机制,建立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形成强大威慑,做到常学常新筑牢思想防线,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
作风建设要抓细,就是要细致抓、确保落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重在抓细节,必须环环抓。”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细节,从细节抓起、从小处着手,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严从细要求自己,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良好作风;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具体措施,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对作风建设进行量化考核、细化措施落到实处,增强作风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党员干部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树立良好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作风建设要抓长,就是要长久抓、实现长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重在持久,必须反复抓。”作风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保持战略定力。要充分认识作风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保持清醒的头脑,以钉钉子精神持之以恒抓作风建设,守正创新、标本兼治,以改革的办法固化作风建设成果,形成有力有效的制度体系。既注重传承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又与时俱进探索创新作风建设的方法路径,以适应新形势、满足新要求,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的作风保障。(张晓庆,作者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