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抓“关键少数”这些实招
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党的十九大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围绕如何加强“关键少数”监督进行了持续探索实践,既聚焦“关键少数”强化监督执纪,以重点突破带动工作整体推进,又压紧压实“关键少数”主体责任,促使其尽责担当。让我们来看看,各地亮出了哪些实招硬招。
1.健全履责相关制度——
推动“关键少数”监督制度化
在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中,北京市积极推动建立健全市委书记、市委常委会会议听取市纪委监委工作汇报、分析研判反腐败工作形势体制机制;严格执行使用留置措施须经同级党委主要负责人和上级纪委监委批准的规定;明确要求领导班子副职谈话函询的书面说明应送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签字背书,等等。一系列规定的制定完善,直指“关键少数”监督这个难点,为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这些措施也促使市区两级党委(党组)特别是党委(党组)“一把手”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把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到实处,引领纪委监委将改革制度优势发挥出来、取得实效。
点评:改革就是改体制动机制。通过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把党委落实主体责任有关措施细化具体化,由原来侧重结果领导逐步转变为全过程领导。这既是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必然要求,也是督促各级“关键少数”特别是一把手担当作为,扛牢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的重要举措。
2.对准“关键少数”精准问责——
让监督真正“长牙带电”
“遵义市播州区农牧局原党组书记、局长王健因单位多人违纪违法问题被问责……”2018年6月,贵州通报4起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力被问责的典型问题,“一把手”占大多数。从全省来看,截至2018年11月,当年问责的部门“一把手”共有666名,警醒效果明显。问责问的是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领导责任,把问责对象聚焦在“关键少数”身上,不仅有利于防止问责泛化等问题,也能充分发挥问责的震慑效果。有鉴于此,不少地方纪委监委着力强化精准思维,把问责“板子”对准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以严格问责倒逼“关键少数”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落实落细。
点评:问责是推动责任落实的利器。作为履行主体责任的第一责任人,一把手同时也是问责的首要对象。牢牢扭住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紧紧盯住一把手等“关键少数”,既敢于动真碰硬,对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坚决予以问责,又精准有效用好问责利器,把好钢用在刀刃上,问责的制度威力才能充分彰显。
3.执纪审查突出“关键少数”——
放大监督震慑效应
2018年5月中旬,湖南省纪委监委连续发布三条省管干部被查的重磅消息:“湖南省政协原副秘书长、机关党组原成员陈三新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湘潭市委原副书记赵文彬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娄底市政协副主席肖扬涉嫌严重违法接受省监委监察调查”。2018年,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关键少数”,共立案审查调查省管干部96人,处级干部883人。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把领导干部等“关键少数”作为惩治腐败的重点,有利于放大惩治腐败的震慑效应。正如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所强调的,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要突出重点、精准有力,坚决防范各种利益集团拉拢腐蚀领导干部,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点评:从全国近年查处案件情况看,领导干部违纪违法问题仍比较突出。坚持惩治这一手不放松,紧盯“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等“关键少数”,严查突出问题,精准有力惩治腐败,把对政治生态影响大的“烂树”坚决拔出来,全面从严治党才有震慑力和说服力。
4.构建述责述廉工作体系——
让“关键少数”监督常态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你市先后有多名省管干部严重违纪违法被查处,你作为市委书记,在履行管党治党第一责任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在山东省2018年度各市市委书记向省纪委全会述责述廉会议上,一个接一个“辣味十足”的问题被提出来,直指市委书记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关键环节。现在,山东在省市县三级构建起规范有序、务实有效的述责述廉工作体系,持续促进述责述廉常态化、规范化,为压紧压实“关键少数”主体责任、强化党内监督提供了有效载体和渠道。而让“一把手”走上台来,亮出家底、直面质询,当面锣、对面鼓,也在全国各地成为常态。
点评:述责述廉不是简单的一“述”了之,而是靠实践来支撑、用事实来说话,容不得虚、弄不得假。纪检监察机关将述责述廉作为加强对一把手监督、推进红脸出汗常态化的重要抓手,推动形成真问真评真“出汗”,既述出了压力,也述出了实效。
5.动态更新电子廉政档案——
让“关键少数”监督实时化
多维度精准“画像”、立体式“望闻问切”,运用“大数据”综合分析研判县区和部门政治生态状况……陕西省宝鸡市纪委监委为充分发挥廉政档案在日常监督和审查调查中的作用,从“关键少数”着手,建立起市管干部电子廉政档案一体化管理平台。通过动态更新1600余名市管干部电子廉政档案,实现信息的采集、统计、分析、查询等应用功能,宝鸡市纪委监委能实时掌握领导干部的“廉情”变化,切实把“关键少数”置于严密监督之下,让廉政档案的“管”和“用”都活起来。凭借这一平台,宝鸡市纪委监委在对市管干部廉政信息和违纪违法记录比对时,发现问题线索32件,立案10人。
点评:领导干部廉政档案是纪检监察机关日常分析研判、处置问题线索的重要参考。不少地方为“关键少数”画像,探索建立电子廉政档案并实现动态管理、实时更新,透过廉政档案及时、准确、完整地勾勒出领导干部的廉洁曲线,做到精准发现问题、抓早抓小。
6.开展“三交底”廉政谈话——
协助党委督促“关键少数”扛牢主责
“你单位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中存在未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有关精准扶贫精神贯彻不够等问题……”2018年4月起,宁波市纪委监委在全市推行“三交底”廉政谈话,围绕主体责任履责清单、所在单位问题清单、重要廉政风险清单,与新任党委(党组)书记等“关键少数”面对面谈话交底。区别于一般廉政谈话,“三交底”廉政谈话不仅通过三张清单把“病症”列举出来、“病因”分析出来,还“对症下药”、开出“处方”,为新任党委(党组)书记明晰履行主体责任的方向和重点,提供落实主体责任的载体和途径,让他们能“按图索骥”精准施策,实打实整改。
点评:把“关键少数”的主体责任压实到位,不仅要做好监督,还须搞好协助,实现两者协同推进。宁波等地创新廉政谈话方式,通过一针见血、更具实效的廉政谈话,既明晰单位廉政风险,协助抓准突出问题,又明确履行主体责任抓手,协助掌握具体方法,有力推动了“关键少数”主体作用的发挥。
“率军者披坚执锐,执戈者方能战不旋踵。”监察全覆盖并不意味着什么都管,各地纪委监委准确把握全覆盖与抓重点的关系,通过抓“关键少数”引领“绝大多数”,发挥了纲举目张、执本末从的良好效果。(王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