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讲堂】资深翻译家麻争旗教授应邀来校讲座
发布时间:2025-10-21 / 信息来源:新闻传播学院 / 浏览次数:341
10月20日,资深翻译家、中国传媒大学麻争旗教授应邀来访西藏民族大学,为新闻与传播学院和外语学院师生带来一场题为“精译影视剧 讲述好故事”的专题讲座,新闻与传播学院和外语学院百余名师生到场听讲,此次讲座也是新闻与传播学院本学期国际传播专题系列讲座的第二讲。
麻争旗教授从历史维度梳理了中国影视译制的发展历程,深入剖析了影视译制的核心逻辑与实践方法。他指出,影视剧作为承载社会文化价值的一种大众化文化产品,在全球跨文化传播与对话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影视译制肩负着“让中国了解世界”的时代使命,为中国观众译介了大量优质的海外影视剧,“让外国人的嘴说出地道的中国话”,拓宽了中国观众的国际视野,打造了我国影视译制的辉煌时代。新时代,随着国内影视产业的迅猛发展,一部部优秀影视作品出口海外并受到广泛关注,做好影视“出海”,在世界范围内讲好中国故事,准确传播中国文化和价值,同样离不开影视翻译的保驾护航。
针对中国影视剧“走出去”的翻译问题,麻争旗教授提出,影视译制的本质并非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一门“说话的艺术”,其核心在于成功的“话语重构”。他强调,对外译制影视作品应力求“自然、生动、有味”,以实现精准传播与艺术感染力的双重提升。除了语言障碍之外,文化差异也是影响影视“出海”的重要因素,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影视翻译要求中,只把语言表达的浅层意思翻译出来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熟悉和了解文化差异,并将其传达给观众。翻译是语言和语言之间的转化,是文化与文化之间的沟通,中国对外影视翻译既要保障目标观众能够理解原文意思,又要做到准确传递,令其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思想价值、风俗习惯,助力我国的对外传播事业。
在互动环节,麻争旗教授邀请听讲学生现场为《唐山大地震》《荆棘鸟》《居里夫人》等中外影视作品片段进行汉语、藏语、英语的互译和配音,让同学们切身感受到语言意义建构与声音表现力的双重魅力,加深了大家对影视翻译中对话性、主题性、审美性以及人物形象性的理解,互动现场别开生面,气氛热烈欢快。
讲座最后,新闻与传播学院魏峰院长在总结致辞中表示,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对外传播需要宏大叙事,更需要精细叙事。面向国际文化市场,需要讲述中国发展、描画中国社会的大叙事作品,同时,也需要细节走心、情感暖心的微叙事作品,使得对外传播的中国图景细节更真实,情境更动人。
麻争旗,资深翻译家、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国际传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译协影视译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为中央电视台“正大剧场”“国际影院”等栏目翻译大量影视作品,获得全国优秀译制片“飞天奖”。
(文:张芝娟、林婉婷/图:杨绚婷/审核:魏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