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帮助
  1. 首页
  2. 学生活动

【三下乡纪实】青春足迹丈量壮美边关 文化薪火润泽雪域高原 ——新闻与传播学院“界火·传薪”实践团见证新时代边疆发展强音

发布时间:2025-10-29 / 信息来源:新闻传播学院 / 浏览次数:20

        为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及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2025年8月1日,西藏民族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重点团队——“界火•传薪”青年纪实团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团”深入西藏日喀则市、亚东县及下司马镇等地,开展“奋进新时代 文化润边疆”主题调研。团队通过参观研学、深度访谈、影像记录、史料整理等方式,切身感受文化浸润边疆的深厚力量,深刻体悟民族团结进步的伟大实践,以青春视角记录雪域高原在新时代的蓬勃脉动,探寻青年一代服务边疆建设的使命担当。

日喀则博物馆:追溯援藏伟业,感悟时代印记
        8月1日,纪实团首站走进日喀则博物馆,在跨越千年的文明积淀中,探寻“文化润边”的时代注脚。对口支援西藏是国家推动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决策。团队成员系统考察了馆藏中记录三十余年援藏历程的珍贵史料与实物档案。

(纪实团在日喀则博物馆聆听讲解,系统梳理对口援藏历史脉络)
        “每一件展品背后,都凝结着跨越山河的情谊与奋斗。”团队成员王泓媛在整理口述史资料时深有感触。从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立援藏机制,到如今涵盖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等领域的上万个项目在高原落地生根,这些档案资料是党中央关怀、全国支援与西藏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生动见证,清晰勾勒出西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行的时代轨迹。

(纪实团在日喀则博物馆聆听讲解,系统梳理对口援藏历史脉络)
        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波澜壮阔的援藏史,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雪域高原的成功实践,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他们尝试将理论解读与民生故事相结合,用接地气的“文化+宣讲”形式,向当地群众传递党的好政策、讲述民族团结佳话,让理论宣讲更具温度和感染力。
亚东边关:体悟家国情怀,筑牢精神界碑
        8月3日,纪实团踏上祖国西南边陲重镇——亚东县。这里东邻不丹,西接印度,是守护国土安全的重要门户。在“一山两国”的特殊地标前,团队成员们接受了一场深刻的爱国主义洗礼。
        脚下是国土,镜头里是家国。走进亚东县边关文化展示馆,一张张历史照片、一件件实物展品,无声诉说着近代以来各族军民并肩抵御外侮、当代戍边将士用青春和生命捍卫领土完整的壮烈史诗。团队成员扎西确杰表示,“展馆不仅是历史的陈列室,更是精神的加油站。”
        以爱国为核心、以奉献为底色的边关文化,正是“文化润边”战略中最深沉、最具感召力的精神滋养。它无声地浸润着边疆热土,深刻启示青年一代:忠诚需要用担当来诠释,家园需要用行动去守护。此行极大地增强了团队成员对边疆的认同感与守护祖国疆土的神圣使命感。
下司马镇:共绘团结画卷,赋能边疆振兴
        8月4日,纪实团深入亚东县下司马镇。在中心位置的民族团结广场,鲜红的国旗高高飘扬,四周展板上贴满了记录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军民鱼水深情的生动图片,构成了一幅“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幸福图景。

(纪实团在下司马镇民族团结广场参观学习,感受各民族和睦相处的温暖氛围)
        下司马镇宣传部的工作人员向团队详细介绍了当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共建、强边固边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通过持续增强“五个认同”,创新开展“9+1进”(如进校园、进社区、进寺庙、进家庭等)系列活动,利用重要纪念日和宣传月深化民族团结教育,打造民族文化长廊与文化墙等载体,有力促进了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一位正在广场休闲的藏族老阿妈微笑着对同学们说,“语言或许不同,但幸福的笑容是相通的。”

(团队成员记录下司马镇民族文化特色及实践分享场景)
        下司马镇的成功实践,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边疆基层的鲜活样本,更是“文化润边”战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生动缩影。其创新性地将红色文化、边境风情融入旅游资源和思想政治教育,开发特色文旅路线,让成员们在领略壮美边疆风光的同时,沉浸式接受红色基因和国防教育。
青春誓言:传续界火,共筑新篇
        行程尾声,在下司马镇民族团结广场上,“界火•传薪”青年纪实团成员们齐声喊响“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青春誓言。他们表示,要将边疆之行的见闻与感悟,转化为讲好中国故事、西藏故事、边疆故事的实际行动。下司马镇工作人员对团队深入基层的调研宣讲给予高度评价:“大学生们带来了新视角、新活力,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期待未来校地深化合作,共同浇灌边疆文化繁荣之花。”。
        “界火”是边疆的火种,“传薪”是青年的使命。来自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团队负责人总结道,通过此次实践,青年学子们深刻理解了“文化润边”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边疆长治久安的战略意义,从边疆发展的壮阔图景和干部群众的精神风貌中汲取了磅礴力量。他们立志将这份感悟带回校园、融入学业、付诸实践,以多元创新的方式传播边疆魅力,以扎实学识和热忱服务参与边疆建设,让青春在为国守边、兴边的伟大事业中绽放绚丽之花,让奋进的信念在接续奋斗中薪火相传。
(文:王泓媛、李格/图:王泓媛/审核:杨红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