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帮助
  1. 首页
  2. 学院动态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在我校举办系列学术活动

发布时间:2014-11-14 / 信息来源:新闻传播学院 / 浏览次数:1521

2014111013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赵永华、钟新、丁汉青教授来新闻传播学院举办系列学术活动,并正式受聘为西藏民族学院兼职教授。

1111上午,西藏民族学院在我校行政楼藏式会议室举行赵永华、钟新和丁汉青三位教授为我校兼职教授的聘任仪式。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刘凯出席本次授聘仪式并就我校的历史沿革、科研水平、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向人大三位老师做了简要说明。三位学者分别发言,表达了与西藏民族学院进行长期交流学习的愿望。刘凯副院长分别向人大三位老师敬献哈达,颁发聘书,并合影留念。

授聘仪式结束后,三位学者与新闻传播学院教师举行座谈。对于西藏新闻传播的现实,赵永华教授认为,西藏民族学院在西藏问题研究上具备专业性和得天独厚的优势,交通的日益发达必然带来信息的交流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要顺时应势,扎扎实实做好基础理论研究的工作。钟新教授针对西藏传播的浅层化提出看法,倡导品牌化的公共外交和对外传播,关注前沿并联合其他院校走向国际。丁汉青教授建议通过学术的声音促进媒介实践的进步,实现边缘突破的目标。

三位援藏教师在三天时间内相继完成六场学术报告,新闻传播学院教师、本科生以及研究生同学参加了此次学术活动,并与三位老师展开相关学术问题的交流。此次报告主题广泛,涵盖俄国新闻史的文化解读、论文写作、公共外交、传媒经济等方面。

赵永华教授分别作了《沙皇专制与文人论证:对俄国新闻史的文化解读》、《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的学术报告。介绍了俄罗斯风土人情以及文化历史,阐释了地理环境决定论、报业史是国家历史另一种反映等观点。赵永华教授进一步介绍了俄罗斯的民族文化、民族性格和民族心态,并以历代沙皇新闻参与及制定的新闻政策、文人论证、报业本身的演进历程和蕴含其中的历史三条线索展开了对俄罗斯新闻史深刻的文化解读。在1110日下午的讲座中,赵永华老师与研究生同学分享了论文方法和写作方式的相关问题,广大师生受益匪浅。

1111晚上,钟新教授在图书馆三楼会议室作了题为《感知公共外交——亲密接触的力量》的学术报告,钟新教授从自身公共外交实践出发,结合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韩国驻华使馆等实例分享了系列公共外交实践活动所见所闻,阐述了公共外交的影响及其必要性,提出新形势下我们要理解亲密接触的力量,增进国际公众与西藏的亲密接触,换种思维做西藏外宣,推进西藏公共外交实践。此次报告开阔了西藏对外传播研究视野,受益匪浅。13日上午,钟新教授与大家交流了《西藏报道:传播更多百姓声音》,分析了公共外交的三个层次,中国日报美国版的创办发展情况,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了中国日报美国版的报道模式和风格特色,提出一切皆媒体、媒体皆在线,一切皆数据、数据皆互联,一切皆平台、平台皆中心的观点,对西藏对外传播研究极具启发意义。

丁汉青教授跟大家分享的是《认知神经科学在广告领域内的应用》与《理解传统媒体的现实境遇》的学术成果。丁汉青教授以脑科学及潜意识的研究为契点,生动的阐述了神经科学与广告学之间的渗入性与相互依赖性。同时,丁汉青教授就索尼,佳能等国际知名品牌神经广告营销的经典案例进行了精彩的深层次的剖析,使在场师生受益匪浅。13日下午,丁汉青教授针对传统媒体的现实境遇,从“纵向衰败与没落的确定”和“横向谁融合谁的不确定”这两个方面进行生动的阐述,同时引用丰富详实的数据指出:传统媒体已经走过辉煌时期,下行的趋势明显;中国传统媒体现状“似乎”优于美国的传统媒体;同时存在中国政策对主流新闻媒体的庇护。在这种情况下,丁汉青教授分析提出失去用户注意是传统媒体衰败的根源,即未来媒体应更加注重洞察用户。

                                                                                                 (文:王阳/图:李浩、李思果、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