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帮助
  1. 首页
  2. 学生活动

付出才有收获

发布时间:2011-05-17 / 信息来源:新闻传播学院 / 浏览次数:14475


      从2007年进入西藏民族学院读书学习以来,在民院的四年学习生活中,他树立了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才能,得到了许多难能可贵的真情与真知,也锻炼了自己的才干和人际交往能力。他相信这些都将会对他以后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多帮助,也必定会对他未来的人生道路具有重大的指引作用。回首他的大学生活,各种场景历历在目,在民院的学习生活使他更加坚信——付出一定会有收获!
    一、思想品德方面
    2007年刚刚入校他就参加了由院团委主办的2007--2008学年“业余团校”活动,在课堂上,他认真地学习记录,积极地端正自己的态度,加强自身的思想修为,并在结业式上被评为“优秀团员”。入校以来,他多次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地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并自觉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他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和衡量自己。2007学年下半学期,他终于顺利地进入了西藏民族学院第40期党校学习,从一名普通的入党积极分子开始至今到一名共产党员,他深深地明白共产党员所应该具备的良好品质与人格魅力。一个人只有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才会成为一位智者,才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样地,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不仅要胸怀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宗旨信念,还要不断地自觉地接受最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并自觉的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去实践。在他成为一名正式的党员之后,他自己依然会主动的去学习党的最新理论知识,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并脚踏实的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义务与责任。
    2009年11月,经过校团委和团区委的严格考察选拔,他代表学校参加了由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学联共同举办的第三期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在北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一系列系统的党的理论知识培训。在大骨班随后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中,他同来自于全国各地211高校的学生会主席和研究生会主席们一起在重庆开展以“感知西部·体验重庆·勇担使命”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并有幸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一起座谈交流,探讨“唱红打黑”、青年理想和国家发展。
    其中,他还十分清晰的记得他们在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举行献花仪式、重温入党誓词的场景。他们手持白色的花朵默默地依序向共和国的烈士们献花、鞠躬、致意。当他再次将右手握成拳头高举在脑袋旁边,口中激昂地重温着入党誓词时,他的脑海里面浮现的全部都是革命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激烈场景,对比现实,他们正在享受的是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正是从那一刻开始,他便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应该倍加珍惜现在的生活、立志成为一名为祖国和人民群众服务的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二、文化学习方面
    他最大的乐趣是呆着图书馆里不出来,他十分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呆在图书馆的某个角落里,抱着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如痴如醉般地享受于其中,这种感觉十分的美妙。有人曾这样说过,一所大学最美的地方其实就是这个学校的图书馆。新闻学专业是个涉及百科,需要博览群书的专业,在他整个大学期间,他都会抽出课余时间到图书馆学习看书,由于他的专业要求,他会经常涉猎一些社会学、哲学、逻辑学、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文科性较强的书本,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记录在读书笔记上,扩大自己的眼界,增加自己的课外知识,增强自己的知识储备量。
    学习是一件勤奋的事情,因为他始终相信勤能补拙。回顾自己的大学生活,学校的池塘边、图书馆、教室、学生组织办公室、学校花园等地方都留下了他勤奋学习的身影。交流对于新闻专业的他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他坚持每天看英语单词或者文章,哪怕是一个单词、一句英文的翻译,他都会留心记忆,这样的英语学习方法给了他以后学习生活很大的帮助。大二期间,他一次性的轻松通过了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
    2010年5--7月,他被分配到了位于北京的中国西藏网参加实习工作学习。在繁华的首都,由于条件限制,他在单位附近找了一间阴暗潮湿不见阳光且仅有10多平米的地下室,与城市生活最低等的人群生活在一起,一住便是2个多月。远离了亲人和同学好友,孤独寂寞是最令人难以克服的,曾自诩自己是一个阳光大男孩的他也掉下过艰难的眼泪。那时,他在地下室拉了一条网线就有40多米长,晚上蚊虫还很多,地下室隔音效果差……这些回忆都是他一生中的宝贵精神财富。但是,即使生活简单、住宿条件差、行的匆忙,他却没有迟到过一次,积极地工作态度和骄人的实习成绩更是受到工作单位和学院领导的一致好评,所有的这些都锻炼了他坚强的独立的生活品格。
    2011年4月2晚上,当他在网上得知自己已经顺利通过中国人民大学考研复试并被录取的消息时,他欣喜万分,自己曾经在考研期间付出的巨大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考研的路途可谓是路漫漫其修远,一个人只有将自己的所有空余时间都用来做扎扎实实的基础复习,才能真正地体会到考研的艰辛。至今,他还清晰的记得自己在准备考研时那简单而充实的生活,每天基本上都是宿舍、食堂、图书馆三点一线式的生活模式,放弃周六周末和节假日休息时间,不去追逐漂亮的衣服和奢华的大餐,伴随着他的只有从书本中读到的无限知识和坚定的梦想。虽然考研生活是艰苦青涩的,但是他依然每天乐在其中,坚持着走了下来,从未轻易的言一声放弃。坚持的快乐对于他来说就是锦衣玉食,就是一切的美好。
    三、实践活动方面
    实践得真情,实践出真知。他的大学四年生活中,收获最多的就是在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磨砺出的坚韧不拔性格与丰富的人际关系。作为西藏民族学院的一名大学生,他在与其他高校的同学一起进行实践活动的时候,总是不能够忘记自己身上的责任与担当。同时,正是他所参加的这些实践活动使他内心深处温存的那份西藏情结更加强烈。2009年7-8月,他参加了西藏民族学院暑期“三下乡”拉萨分队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期间,他住在一名起初毫不相识的藏族同学洛桑家里,在20多天的相处中,他和洛桑一家人亲如一家,临走时他们还结为干亲。实践期间,发生的一个小故事却更加坚定了他内心深处的那份西藏情结。盛夏的拉萨天空黑的很晚,他正在和朋友在外面玩却忘了及时给洛桑家人打电话沟通,洛桑一家人开着车在自家街口等他,一等便是2个多小时,直到把他安全的接到家里。事后,他才得知,那天晚上,一家人为了等他,都还没有吃晚饭。还有一次,记得是在九九重阳节,他主动地给远在拉萨的洛桑父母发去了祝福的短信,祝愿他们幸福久久。洛桑妈妈简短的回信:谢谢你,他们的儿子!这短短的八个字深深地打动了他,瞬时间泪水打湿了他的双眼,他好想要大声地告诉他们,他爱你们!
    2010年7月,他和大骨班的学员们一起在重庆进行了“感知西部·体验重庆·勇担使命”的社会实践活动,参观红岩纪念馆、白公馆、渣滓洞,在歌乐山烈士陵园举行献花仪式;考察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情况,了解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来的巨大成就;他们深入重庆市南川区7个乡镇的40余个村庄,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学习掌握基础农业生产技能;他们结合个人专业背景和重点研究课题进行社会调查,深入基层和农村了解国情民情;在当地开展科普、支教、与留守农民工子女结对帮扶等志愿服务活动。2010年8月,应同济大学学生会邀请,他代表西藏民族学院远赴上海参加了由上海世博局和上海市团委主办、同济大学承办的上海世博会青年论坛活动。他在此次活动中表现积极,并带头撰写了以“城市发展,重在素质”为主题的报告,并代表他所在的小组在“未来城市,未来责任”论坛总结大会上做了总结发言。2010年12月,他在北京参加了纪念“一二·九”学生运动座谈会暨第三期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结业式,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同志一起座谈交流。
    大学期间,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不仅开阔了他的视野,扩大了人际关系,锻炼了专业知识能力,还使他从中学到了真知,明白一名当代大学生需要肩负的责任与担当----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四、团学工作方面
    大学期间,他一直担任班级学习委员,曾任新闻传播学院学生会副主席、校团委《民院青年》报主编。在班内,他经常积极团结团学,发挥好任课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作用,积极帮助学院老师们完成一些繁琐的教学管理工作。在新闻传播学院学生会的日子里,他主动与学生会的成员们一起设计方案、组织活动。他连续经历和主持过三届新闻传播学院读书笔记展览活动,使新闻传播学院读书笔记展览活动成为西藏民族学院最具品牌效应的团学活动之一。多读书、读好书是温总理经常倡导青年大学生的耳边话,而在读书之余将自己在书中的感悟记录下来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书法字迹还可以更加加深自己对于书中理论的理解程度,这也是读书严谨性的必然要求。那个时候,他经常会熬夜到很晚去写活动的策划,去想活动的具体事宜,有时候累到躺下就能立即睡着的程度。而当自己看着自己一手策划、组织、参与的读书笔记展览活动得到同学们和老师们的好评时,他就会很欣慰,觉得即使累点也很值。
    他自入校以来便加入院团委《民院青年》报社,从一名普通的记者成长成为报社的主编,每一步都付出着不一样的艰辛与努力。虽然耽误了休息,带来了倦意,但辛苦换来的却是一份莫大的欣慰。大一当记者写稿件工作是最基础的,有的稿件甚至连写3遍,就是要查漏补缺,精益求精;大二做责编参与报社的日常管理工作使他真正地爱上了团学的宣传工作,那时候每天晚上熬夜排版编辑到很晚。可是,他却一点都不觉得累,反而很感兴趣,更增添了一分神圣的责任感。最终,他在青年报社学会了新闻稿件写作、新闻摄影、报纸排版、编辑、印刷等专业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人际交往和组织管理能力。他对这份报纸怀着很深厚的感情,每期报纸出版发型的时候都是他最开心的时候。《民院青年》报社的宣传工作是以西藏民族学院重大事件为依托的,从2008年的50年校庆到2010年西藏自治区第二界大中专学生运动会,《民院青年》报社都推出过专版专刊,并采用彩色印刷的效果去宣传报道,报社始终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学生记者的眼光去看待校园变化,有力地配合学校党委的宣传工作,赢得了广大青年学生的认可与共识。
时光荏苒,转眼间四年匆匆而过,他对母校从陌生到熟知再到不舍。回顾他在西藏民族学院的四年,他在这里锻炼了自己品格,认识并结交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同学和朋友,得到过许多优秀教师良好培养与指导,学到了专业的理论知识,学会许多安身立命的本领。毕业后,他将要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继续他的研究生求学之路,但是,在西藏民族学院的美好时光会永远成为他生命里最珍贵的回忆,他会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毕业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