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教研室暑期赴西宁、拉萨相关文旅与媒体单位调研
发布时间:2024-09-03 / 信息来源:新闻传播学院 / 浏览次数:2902
为深入了解涉藏省区文旅事业发展、文化传播现状、传媒行业的人才需求等问题,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教研室于2024年7月14日至24日暑期组织调研团队,由中组部第十批援藏干部、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魏峰带队,赴西宁、拉萨等地进行实地调研。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和加强与地方文旅、媒体单位的交流合作,提升教学科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为学生实习实训搭建更多平台。
7月15日,青海调研第一站,在青海日报社副社长莫自才、新媒体中心主任苑玉虹,对我院师生一行表示热烈欢迎,随后,参观青海日报数据中心青海日报青海藏文报以及青海日报新媒体中心等报社相关栏目、部门。在青海藏文报总编辑完德才让的带领下,对《青海藏文报》的生产与采编流程进行了解,并观看学习青海日报新媒体中心的部分融媒体作品。在座谈中魏峰副院长介绍我院的特色、发展历程与办学成果。面对目前新闻行业发展,青海日报社人事部主任介绍了目前报社运营建设与传播人才需求情况,在人才培养和教育上,双方达成共同一致,双方共同希望后期在人才培养和人才输送方面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
7月16日上午,青海调研第二站,新闻教研室师生赴青海省文化研究所进行学习调研并进行座谈交流,副所长唐姝婕对我校师生表示热烈的欢迎。会议初始,唐姝婕副所长介绍了青海省文化研究所基本情况,人员配置情况,重点介绍目前青海省文化研究所对于非遗保护的数字化手段。随后,新闻与传播学院魏峰副院长对西藏民族大学的历史渊源,以及新闻与传播学院是以“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特别是“西藏传播”为科研主题,努力打造“西藏传播”研究高地的人才培养基地等情况进行介绍。新闻教研室主任化睿云老师提到新闻与文化数字化的关系,青海省文化研究所非遗中心冶青措主任对目前青海省文化传播、文化数字化、文化对外发声的基本成果进行了相关介绍,为我院研究文化数字化、文化传播提供了宝贵经验。
7月16日下午,青海调研第三站,新闻教研室师生一行参观了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技术部主任高志伟,资料部馆员张启珍接待了师生。资料部馆员张启珍借助时间脉络对所内藏物进行了介绍,同时展现了文物通过数字化技术之后的图片模型。随后,技术部主任高志伟对文物修复实验室进行介绍,我院师生与正在进行文物修复的技术人员进行了深度的探讨,了解到文物修复的难度以及技术人员的重大使命,同时了解到文化对外传播以及文化数字化的重要性。
7月17日上午,青海调研第四站调研青海省博物馆,副馆长元旦尖措、信息中心主任王世威对我院调研团队表示热烈欢迎,在青海省博物馆社教部孙丽宁的带领下,我院调研团队对青海省博物馆的四个展厅进行了参观和了解。参观结束后,化睿云老师对青海省博物馆信息中心主任王世威进行专访,详细了解青海省博物馆的数字博物馆建设情况,以及青海省博物馆以服务为核心形成多元化数字体验的服务情况,就文化数字化项目开发与数字化传播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此次调研与专访,不仅为我院对外文化传播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案例与理论支撑,更为推动文化数字化进程、促进文化交流互鉴提供了重要启示。
下午,青海调研第五站,参观青海藏文化博物馆,副馆长多杰加接待并接受访谈,从讲好西藏故事的独特视角,深刻阐述青海藏文化博物馆的非凡魅力与独特价值。服务西藏文化数字化国家战略双方就文化传播与文化数字化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交流。在参观中,讲解员对世界吉尼斯之最的《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以及青海藏文化博物馆其他展馆进行讲解。其后,对人才需求与实训基地建设达成初步意向。
7月19日,新闻教研室调研团队到达拉萨的第一站,调研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布达拉宫管理处专业十二级专业技术人员冷本凯、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博物馆与科技处工作人员丹增玉珍接待了师生。会议伊始,冷本凯就近期西藏自治区文物局的工作成效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他特别强调了西藏布达拉宫在数字孪生技术领域的探索与进展。此外,还就贝叶经的整理修复工作及其数字化进程进行了重点阐述,同时详细介绍了当前在保护修复方面所采取的创新措施和技术手段,分享了数字化工作在记录、保存与传播这一古老文化瑰宝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就。魏峰副院长就各下属单位策展情况、专题展情况以及文物管理、文物归属问题进行咨询。此后,化睿云老师对于各地级市公共文化服务情况进行探讨。为后期我院研究数字化传播以及如何用数字化讲好西藏文化故事提供了宝贵经验。
22日上午,新闻教研室赴西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进行第二站调研。座谈会议开始,魏峰副院长介绍了我院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及学院基本情况与师资力量。产业发展处副处长宁连鹏介绍其部门职责,魏峰副院长就最近几年西藏文旅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教研室彭敏老师和化睿云老师就图书进寺庙情况,以及各村文化宣传工作如何落实等问题进行提问,公共服务处一级调研员晋美顿旦给予详细解答。交流合作处副处长山丹,介绍文化与合作处“以我为主、以事实为主、正面宣传”的对外交流宗旨和经验。最后文化与融合处武畅就第二届西藏文化艺术节的举办情况进行详细介绍,同时,与新闻教研室老师就网络舆情、网红打造、数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22日下午,新闻教研室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西藏总站进行第三站调研。由总站党委副书记、副召集人陈琴,总编室牵头人罗布次仁,办公室牵头人德庆白珍,总台蹲苗干部蒋勇,西藏民族大学校友高洁、强久迎接我院师生并参加会议座谈。西藏总站党委副书记陈琴对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一行表示热烈的欢迎,魏峰副院长表示,在党中央的关心支持下,在西藏自治区单位的不断支持下,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突出特点和比较优势。随后,副书记陈琴介绍了西藏总台运营情况,表示提倡总台和高校合作,为总台提供人才。魏峰副院长就新闻学专业和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就业情况进行具体了解,并希望建立合作,共同推动人才培养。化睿云老师就毕业论文改革,提出希望央视媒体进入课堂,深度议题进入课堂,让学生毕业作品更加有意义。
23日上午,新闻教研室西藏调研第四站,西藏民族艺术研究所。周后有所长、办公室主任色珍、副研究员旦增尼玛、助理研究员强巴次仁、编辑褚丽迎接了我院新闻教研室师生。会议伊始,周后有所长介绍西藏自治区民族艺术研究所为促进西藏地区文化艺术的发展和文艺理论体系的完善而创建的,同时就新闻学发展提出要进行转型。魏峰副院长介绍了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课程改革、项目合作、团学建设等方面的情况,赞同周所长提出的看法,新闻产业发展要不断寻找突破点。双方对于研究所和学校进行合作表达自己的观点,周后有所长在认为合作是相互促进的过程,对于我院与西藏民族艺术研究所的合作深表赞同。化睿云老师提出共享案例库,联合打造课程思政融合教学的方案,以及邀请西藏民族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参与指导论文选题等问题,得到副研究员旦增尼玛老师的肯定与支持,双方共同希望后期在人才培养和人才输送方面建立交流与合作机制。
23日下午,新闻教研室西藏调研第五站,西藏自治区图书馆。在图书馆肖华书记的带领下,参观扩建中的图书馆与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通过对肖华书记与边巴次仁馆长的深入访谈,为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实习实践、新媒体传播平台实训基地搭建,提供了详实且富有启发性的实践指南。
本次调研于7月24日结束并返校,在调研中与各文旅、媒体单位建立合作交流平台,促进双方在知识共享、人才培养、项目合作等方面的深入互动,推动双方共同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教育理念相结合的新路径。
(文:周梓英、化睿云/图:同东放/审核: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