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帮助
  1. 首页
  2. 学术交流

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参加“中国近现代新闻生产、流转与消费研究”学术论坛

发布时间:2024-12-03 / 信息来源:新闻传播学院 / 浏览次数:2741

        11月16日,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地方新闻史专业委员会主办,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承办的2024年中国新闻史学会地方新闻史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近现代新闻生产、流转与消费研究”学术论坛在复旦大学举办。来自国内各个高校和研究机构的200余位专家、学者相聚一堂。新闻与传播学院袁爱中教授及硕士研究生苏新、白娇月、徐贞坤、张童、张君君五人受邀参会。

        苏新在分论坛五“媒介与政治研究”中做论文汇报。论文题目为《书吏与清代邸报、新报的编辑发行问题新探》,内容围绕“书吏在古代报纸编辑发行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书吏在新式报刊实践中发挥的作用”以及“书吏缘何能够参与到新旧报刊编辑发行活动中”此三研究问题展开,并以多元翔实的历史材料,作为再现与深描清代书吏办报完整图景的重要基础。
        白娇月在分论坛六“媒介生产与阅读研究”做题目汇报,题目为《清代邸报在蒙古地区的传播问题考证》,聚焦清代邸报在蒙古地区的传播问题,并依据现存清代邸报原件、影印件及官修文献与现代整理的文书档案梳理涉及蒙古地区邸报的主要内容。她提出,驿传系统作为国家的一种政治通讯和军事后勤基础设施,是国家基础性权力在领土范围内的合法性构建,也是以邸报传播朝政、协调行省的物质基础。
        徐贞坤与张君君、张童在分论坛八“技术与传播发展研究”进行汇报。徐贞坤汇报题目为《林则徐赴新疆:19世纪中国边疆传播网络的一个面向》,以“林则徐赴新疆”为叙事对象,框定1842年8月至1845年10月林则徐遣戍伊犁前后及期间为研究范围,借助《林则徐日记》《林则徐年谱》等史料,勾勒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边疆地区传播网络的重要面向。
        张君君、张童合作论文《清代边疆信息流动:邸报传播协同机制探究》,展示清代邸报在边疆地区不利条件下仍实现长距离、跨区域、高成本的有效传播,既得益于北京的核心信息源地位,更离不开多元组织体系及其职能分工——涵盖中央不同部门之间、行省之间、官方与民间、邸报与其他信息传播媒介之间的协同作用,对促进边疆的稳定与发展发挥相当作用。
        闭幕式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蔡冠深报告厅举行。大会报告了各分论坛优秀论文评选结果。袁爱中教授与其学生苏新合作提交的论文《书吏与清代邸报、新报的编辑发行问题新探》获评优秀论文奖。
(文:佘诗琦/图:王泓媛/审核:袁爱中)